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2009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生简章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9-04-07  文章来源:高考资讯网  作者:编辑员

学制 专业 名额

学制四年

青少年工作系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07名。

公共管理系招收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105名。

法律系招收法学专业149名。

社会工作学院招收社会工作专业89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90名;社会学专业50名。

经济系招收经济学专业53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2名;财务管理专业 50 名。

新闻与传播系招收新闻学专业(综合方向)80名;新闻学专业(国际新闻方向)40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影视传播方向)40名。

中国语言文学系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100名。

外国语言文学系招收英语专业60名。

专 业 介 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擅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理论研究、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研究,能够胜任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相应工作岗位和具有一定研究潜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青年工作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经过接受专业训练,形成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行政工作和青年工作以及从事相应研究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批判性思维、传播学原理、高等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等。

专业基础课: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行政学、教育心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软件、定性资料分析软件等。

专业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青年学、青年社会学、青年心理学、当代青年研究、青少年政策研究、青少年心理咨询、青年生涯发展教育、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少先队工作理论与实践、公共演讲与辩论、专业英语。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委、团委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大学、中学的团委以及德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部门,部队的政治工作部门,新闻、出版机构,青少年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现代管理能力和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政治学研究、公共组织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普通逻辑,英语,大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高等数学等。

专业基础课: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等。

专业课:公共政策、政府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财政、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毕业去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等。

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法学素质,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写作基础、普通逻辑、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等。

专业基础课: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

专业课:刑法、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外国刑法、合同法、物权法、劳动法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

社会工作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能在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组织,以及其它社会福利、社会服务与公益服务团体和机构,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与评估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工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普通逻辑,思维方法,写作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等。

专业基础课:社会学概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人口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伦理学、高等数学、城乡社会学、社会学理论、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演讲学、政治学、专业英语、计算机统计软件。

专业课: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行政、社区发展研究、社会保障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毕业去向: 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从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有关工作的素质与能力,能在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基层社区等,从事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及社会保障管理、操作及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理论及实践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写作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等。

专业基础课:社会学概论、西方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理论、人口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与行政法、福利经济学、城乡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财政学、计量经济学、专业英语、高等数学、统计学原理、计算机统计软件。

专业课:社会保障概论、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会计学。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毕业去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等等。

社会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应用社会学知识与方法,以及其它相关知识,具备从事社会学应用研究和相关工作的素质与能力,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及其他组织机构(包括文化教育、新闻传播、专业调查机构)等,从事应用社会研究、策划与评估、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写作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等。

专业基础课: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学说、西方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问题、高等数学、专业英语等。

专业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软件、人口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社会学名著选读、文化人类学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的人事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部门,基层社区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政策研究部门和其他科研机构、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市场调查公司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国际贸易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基本能力,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与政府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写作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等。

专业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财务管理、统计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财政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博弈论等。

专业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技术贸易、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外语等。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毕业去向:外向型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

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和素质,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能力、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写作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等。

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资本论选读、国际经济学、经济法、计算机编程、博弈论等。

专业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制度比较、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毕业去向: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  

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掌握宏观财务和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包括金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物管理实际工作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财务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熟练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文献检索、网络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图书馆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写作基础,英语,体育,高等数学。

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学。

专业课: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学、跨国公司财务、项目评估。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毕业去向:工商企业(包括金融保险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咨询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软件公司。

新闻学专业(综合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宽厚的文化与科学素质,熟悉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能够适应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新形式,在新闻、网络、出版与公关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普通逻辑等。

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西方经济学、西方政治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传播社会学、传播统计学、论文写作等。

专业课: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专业英语、传播研究方法、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摄影、网络新闻传播、电视节目制作、深度报道、新闻法规与伦理、广告概论、公共关系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毕业去向:报刊、网站、电视台、电台、出版社、广告公司、公关机构等。

新闻学专业(国际新闻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中文基础扎实,英语成绩优秀,具有全球视野,熟悉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在涉外新闻、网络、出版与公关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涉外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普通逻辑等。

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西方经济学、西方政治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传播社会学、传播统计学、论文写作等。

专业课: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专业英语、传播研究方法、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摄影、电视节目制作、新闻法规与伦理、新闻英语视听说、西方新闻写作(双语)、英文电讯翻译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毕业去向:涉外报刊、网站、电视台、电台、出版社、广告公司、公关机构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影视传播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新形势和新世纪大众传播需要,掌握系统的影视传播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宽厚的文化与科学基础和影视传播专业素质,熟悉影视传播的政策法规,能在影视和网络传媒、影视和网络摄制单位从事采访、撰稿、编辑、策划等业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普通逻辑等。

专业基础课:电视概论、新闻学原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当代西方文论、传播社会学、西方经济学、论文写作等。

专业课:传播学原理、影片读解、电影理论、影视导演、影视评论、影视剧创作、影视摄像、影视传播心理学、传播研究方法、传播法规与伦理、新闻采写、报刊编辑、纪录片制作、影视英语视听说、广告概论、公共关系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毕业去向:电视台、电台、网站、报刊文艺部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公关机构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西方文学、历史、语言基础知识,能在学术研究或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党政机关、出版宣传领域、企事业单位、教育部门从事管理、策划、文件起草、知识传授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汉语与语言学、中外文学史、文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扩展文史哲等相关领域的知识面,学习运用文史结合和中西比较的方法,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写作能力和实务工作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普通逻辑,英语,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高等数学等。

专业基础课:中文写作、应用写作、批判性思维、文字学、社会语言学、西方文论、当代文化理论(英)、中国古典文献学、民间文学、文史经典导读(系列)、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专业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文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教育机构、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等。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具备从事公共事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政府机关及非政府组织使用英语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基础知识,受到涉外公共事务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写作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计算机及其应用等。

专业基础课:精读、泛读、视听、写作、口语、高级英语阅读、高级视听说、高级写作、英美文学史、翻译(英汉,汉英)、第二外语等。

专业课:词汇学、文体学、英语史、报刊阅读、英美文化、口译、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选读、语言学导论、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概论、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教育机构、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等。
2009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生计划

标签:招生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