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最近几天,南京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宣传片《我的南京大学》蹿红网络。这部时长9分钟的宣传片通过四个主人公的视角,将南大的校园生活鲜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短短三天,这部“另类”宣传片在网络上引起广大考生热议,优酷视频点击量超过3.4万次,相关话题也成为小百合BBS、人人网等网站的热帖。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微博最早发布的信息被转发超过900次,评论200余条,成为该微博创建以来的最火博文。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招生宣传片?从地铁开始的大学之旅
宣传片开头的动感音乐,一下将人带入了火热激情的大学生活中。画面在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中一一展现,南京大学的校门、图书馆、教学楼浓缩成了一幅幅漫画,让人感受到年轻的气息;而秃顶、戴黑边眼镜的南大教授卡通形象,让人觉得特别亲切。画面一转,熟悉的南京地铁2号线出现在宣传片中,这是宣传片的第一个篇章“生活”。一个漂亮的女孩坐在窗边,眼里写满憧憬。列车员柔美的提示声音响起:“前方到站,南大仙林校区站。”随着这趟地铁,女孩的南京大学之旅开始了。绿树成荫的南大校园、摆满了精密仪器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南京的民俗、风味小吃在画面中也得以展现,令人向往的不仅是南京大学,还有六朝古都南京。所以女孩才会发出邀请:“欢迎你来,我的南京,我的南京大学!”而在“视野”篇中,一名南大帅哥从南京禄口机场开始了自己的大学旅程,无论是城市间的交流、还是出国留学交流……在南京大学可以拓展你的视野,让你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所以这里应该是“你的终点,也是起点。”每一个曾经走进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校园中从来不缺激情和梦想。“梦想”篇将南大校园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展现出来,告诉你在这里只要你有“梦想”,就会有“舞台”!
大四生倾情演绎“时光篇”
在宣传片的四个篇章中,最后的“时光”篇得到的称赞更多。很多人都说,“时光”篇中女主角对母校南大,那种依依不舍的真情令人感动。据了解,该篇主演、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07级学生孙嘉琳正是大四毕业生,在这个时候让她来谈母校,感慨自然会更真切。回忆起拍摄过程孙嘉琳说,即将离开生活四年的校园,对南大的眷恋与深情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片中大家看到的都是她的真情流露,相信一定会引起南大人的共鸣。考生通过感受这种温情,也能够体会到今后在南大将会收获什么。曾经参加南京大学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的“Nino小怪兽”在微博上谈了自己的感受:“依然记得冬天去南大考试的画面,那些镜头曾经都是自己触及的。认识很多南大的校友们,有在校的,有毕业很多年的,还有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的爷爷,他们和我这个准南大人一样,对南大的爱,无以言表……2011,我的,我的南京大学。高考的同学们,加油!”相对于“一本正经”介绍学校历史、专业的招生宣传片,网友们对这部“另类”类似于情景剧DV的宣传片,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南大招生微博的粉丝“嘿嘿嘿大米”说:“真的真的非常棒的一部招生宣传片!华丽精彩的开头动画,专业敬业的演员演出,大气绝美的脚本台词,精致细腻的色彩画面,动听应景的背景音乐……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们自己看吧。”
“另类”宣传片将进入官方宣传
网友在看到这部“另类”宣传片后,都质疑“这是大学生们自己的作业吧?虽然拍得很好,但怎么可能作为官方宣传片呢?”而据南大本科招生办公室透露,《我的南京大学》将作为青春校园版与学校2010年制作的宣传片、南京大学校歌青春版和水墨版一起制作成以“南大欢迎您”为主题的DV光盘,并首次加入到2011年的本科招生专刊中,全方位展示南京大学。对于这种全新的创作风格,宣传片主创、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李晓峰介绍说,宣传片试图通过四个主人公的四个视角反映南大生活,使宣传片更像一个学生的DV作品。而在表演上,很多也都是学生的即兴发挥,更具真实性,更加贴近同学。据悉,《我的南京大学》编创团队还进行过南京大学校歌青春版和水墨版的创作,两部作品深受很多南大人的喜爱。担纲三部作品主导演的施瑞婷是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07级学生。谈到创意的初衷,她坦言,“这么短的时间想展现南大的全貌难度很大,我们选取的四个篇章,主要是体现南大学生学习、生活、社团活动和毕业生对时光的回望,展现一个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南大,这个基调也是考虑宣传片的受众确定下来的。”“从去年11月份开始,学生工作处就与新闻传播学院着手宣传片的策划与制作。三个本科生在一个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样一部高质量的片子真的很不容易。”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源介绍说,“我们希望作品能够更亲切、更校园、更生活一点,给广大考生一种直观上的感觉,告诉他们在南大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也让他们体会到南大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校园。”
>>大学招生拼微博
如今已经进入“全民微博时代”,大学招生也开始拼上了微博。南京大大小小的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通过网络来展示美丽的校园和精彩的大学生活。而网友们也习惯了通过微博,来关注大学的最新情况。南京高校中,不少学校微博“粉丝”过万,关注度日益提高。“现在考生多是90后,微博在他们中间正流行。”一位老师说,他们这么做也正是为了迎合90后学生的心态,让双方的了解更加直接方便。而不少考生也表示,他们以前了解大学,都是通过官方网站,但无法听到学校官方最新的声音,而有了高校官方微博后,他们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随时提问,“一般都会有老师回答。”
□通讯员 李浩 本报记者 曾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