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范宁)昨日,一道15分的阅读题,出现在10万多名武汉考生的面前: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神奇的丝瓜》答题。同样在今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选用了季羡林的散文《雾》,全国卷(Ⅱ)选用了他的散文《马缨花》,评述其本人的文字则出现在安徽卷里。
季老在《神奇的丝瓜》里写的是种丝瓜的故事,他写道,丝瓜“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些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引人深思。试卷命题人着重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这道15分的题,“丝瓜意味着什么”、“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何启迪”就占了8分。
在高考语文湖北卷中,阅读季羡林散文《雾》答题的分值为18分。在全国卷(Ⅱ)中,阅读季羡林散文《马缨花》答题的分值为22分。安徽卷则要求判断一句话中的用词是否恰当,这句话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据华师一附中语文教师肖阳回忆,过去高考试题中就曾出现过季老的散文,模拟试卷更不用说,“季羡林”三个字就是热点,出现频率非常高。“季羡林是众人皆知的大学者,即便考生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学问,也会对他有亲切感。”著名评论家王先霈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位著名的人文学者如此受青睐是件好事,“和那些容易产生成效的学科相比,人文学科的贡献不那么引人注目,而从季老的受欢迎程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众对人文学者的尊重。”
季羡林 1911年出生于山东清平,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大副校长、北大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精通12国语言,还是公认的散文大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