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当合肥考生小王走进2008年合肥市成人高考考点时,他特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手机,发现信号全无。而更让他诧异的是,考点还用上了身份证真伪识别仪。
11~12日,是2008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时间,合肥市48个考点1257个考场的考试顺利结束。据统计,今年成人高考中,合肥市共有37535人报名参加,其中高中起点升本、专科29611人,专升本7924人,报名人数占全省报名人数的36.6%。
从今年起,普通高校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成人脱产班的规模根据具体行业需求从严、合理确定,这是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和办学秩序的重要举措。记者在合肥各考区的采访中也发现,成人高考的考风考纪十分严肃,防作弊手段也堪称现代化,有人说:“今年的成人高考堪比高考。”
识别仪、监考大师悉数登场
在今年的成人高考中,首次使用的身份证识别仪着实显了一把身手。在报名时就检测出近百张假证的身份证真伪识别仪,考试时再次登场。在成人高考考试中使用身份证真伪识别仪,这在合肥还是首次。
10月11日,记者在合肥实验学校考点现场看到,一台身份证真伪识别仪赫然摆放在考场唯一的入口处。该设备仅比成年人的手掌大一点,大小和形状都接近于公交车读卡器。只要把身份证放上去一刷,不论是一代证还是二代证都将立刻被验明正身。如果遇到伪造的证件,身份证真伪识别仪器就会在即刻之间闪烁红灯报警,而对于正常的身份证,它会亮绿灯以示真实。
记者看到,在8:30考生进入考场之时,有一位“考生”在看到学校大门旁摆放的一台仪器后,便匆匆离开考场。有趣的是,事后记者了解到,那位“考生”当时看到的并不是身份证真伪识别仪,而是手机信号屏蔽器。因为两者外形、大小、颜色都很相似,所以“心虚”的“考生”误以为是身份证识别仪而弃考,识别仪的震慑作用可见一斑。
据合肥市招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成人高考舞弊现象中,“枪手”替考占到了70%以上。设置身份证审验关,实际上是从源头杜绝舞弊行为。据介绍,今年仅合肥市招办一个报名点考生信息确认时,就验出20多张伪造身份证,这些伪造证件被当场没收,考生也失去了报名和考试资格。
据了解,今年成人高考在全市各考点依然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的同时,也启用了“监考大师”进行考场内的无线电信号监测。
据了解,之所以在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的同时,启用“监考大师”进行考场内的无线电信号监测,是因为手机信号屏蔽器采用释放干扰电波的形式来阻断手机和发射塔之间的信号连接,使手机处于无信号状态自然也就无法通话了。但是由于手机、小灵通等都是国家法定高频通讯器材,设计频段集中在四个频段,手机信号屏蔽器也只是在这四个频段发射干扰波,对其它频率并无影响,也就无法将无线耳机信号屏蔽。屏蔽器对无线耳机信号成了“纸老虎”,而“监考大师”可以弥补这个漏洞。
此外,合肥市招办还在考前发布了考生守则和温馨提示,对于哪些行为不被允许都作了具体规定。例如:通讯工具带入考场未上交就算违纪,因为未上交而接到相关信息也算违纪。
细节彰显人性化
考试结束后,记者从考生中了解到,在这次考试中,他们在感受严格监考的同时,也明显感受到了一种人性化氛围。记者从合肥市招办了解到,从报名的情况看,很多考生都不是合肥本地人,招办已在考试之前建议考生提前去看考场,熟悉环境和线路,以免耽误考试。市招办在考试之前还特别提醒,合肥市区有的道路已经更名了,但是门牌号依然没改,例如荣事达大道,外地的考生可能很难弄清楚,希望知情人士在遇到考生问路时,能善意提醒。
在考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人性化的场景。当监考教师发现某位考生的身份证可疑时,他们会把身份证拿到身份证真伪识别仪处经由考点值班民警进行鉴别。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作相应的处理。他们不想因为这样的检测影响到整个考场考生的考试。
考后,一位30多岁的张姓考生告诉记者:“我准备了很久,今天考试很顺利。老师的监考比我上次参加考试的时候严了很多,每个教室3个老师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考场巡视。”考场得意的他告诉了记者一个小插曲,原来他因为早晨走得匆忙,专科毕业证没有带。监考老师在核对信息并确认无误后,允许他进入考场,并提醒他下午务必把毕业证带着。“虽然监考很严格,但是老师还是很通情达理的。”此次考试,给张姓考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各方面堪比高考
在考前,合肥市招办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成人高考的考务工作,完全是按照高考的规格和模式来筹备的。而在现实的考试中,很多人也在大呼:确实如此。
监考的严格程度自是不必多说。此外,在考生到考率上,记者发现此次考试较以往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合肥实验学校考点,大部分考场在上午9:15之后都是全部到场,只有个别考场有不到10%的缺考率。一位经常监考各种考试的老师告诉记者,今年成人高考的到考率可能仅次于高考,高于社会上各种考试。
有关专家认为,现代社会成才模式越来越多元化,高考不再是个人成才的唯一途径。社会上的各种考试为每一个有志于成才的人提供了多种机会。严肃考风考纪,让每一场考试都拥有其必备的公正性,无疑会提高各种考试的“含金量”,这显然是个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