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考试计划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2021年)〉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基本规范(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厅〔2021〕2号)要求,按照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省教育考试院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专业开考情况,组织各主考高校对我省现行专业考试计划(以下简称旧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制定了《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2026版)》(以下简称新计划)。
2.本次新计划调整的范围是什么?
本次计划调整涉及我省开考的41个专业,其中专科专业11个,本科专业30个,已公布停考的汉语言文学(专科)以及教育管理(本科)专业不在调整之列,专业总量不变。
3.新计划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开始执行后,之前通过的课程是否依然有效?
从2026年开始,所有考生均按照新计划课程进行报考,旧计划课程不再安排考试。
新计划开始执行后,考生之前已通过的课程继续有效。省教育考试院和主考学校依据《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旧计划衔接对照表》,将在籍未毕业考生已通过的旧计划课程对接为新计划的课程。对于未通过的课程,考生可按照新计划继续报名参加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后,按照新计划要求申请毕业。
4.什么是新旧计划衔接对照?
新旧计划衔接对照,是指使用已取得旧计划合格成绩的课程,按照课程对照规则,对接为新计划中的课程。按新计划报考的考生,其所取得合格成绩的课程不可逆向替代为旧计划中的课程。
5.课程的衔接对照能否跨专业进行?
因不同专业新旧计划课程设置及要求不同,故新旧计划课程衔接对照表及说明只适用于该专业,不能类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对照只能在同一专业中进行,不能跨专业。
6.新计划中英语(二)课程如何调整?
新计划中专升本层次的课程英语(二)(课程代码00015,14学分)将替换为英语(专升本)(课程代码00013,7学分)加其他一至两门专业课,具体衔接对照关系参见各专业新旧计划衔接对照表。
7.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如何对接过渡?
汉语言文学(专科)目前为停考过渡专业,2025年下半年为最后一次理论课程报考的时间,同时为该专业最后一次办理毕业的时间。
2026年起,该专业在籍未毕业的考生,须从现行开考专业中选择同层次专业进行学分对接,将已通过的课程对接为新专业的课程。课程名称、代码一致的,直接对接;课程名称、代码不一致的,已通过课程的学分需大于或等于对接后课程的学分。剩余未通过课程,须按照相应专业新计划参加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后申请毕业。
汉语言文学(专科)旧计划课程及学分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
必考 | 选考 |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专科段必考课程12门,选考课程任选1门,总计达到13门,71学分以上。 | |
2 | 1504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
3 | 15042 | 思想道德与法制 | 3 | ||
4 | 00529 | 文学概论(一) | 7 | ||
5 | 00530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 6 | ||
6 | 00531 |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 5 | ||
7 | 00532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 6 | ||
8 | 00533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 6 | ||
9 | 00534 | 外国文学作品选 | 6 | ||
10 | 00535 | 现代汉语 | 7 | ||
11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
12 | 00506 | 写作(一) | 7 | ||
1 | 00024 | 普通逻辑 | 4 | ||
2 | 00429 | 教育学(一) | 4 | ||
3 | 00031 | 心理学 | 4 | ||
4 | 0001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
5 | 00019 |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 2 | ||
6 | 00012 | 英语(一) | 7 |
8.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如何对接过渡?
教育管理(本科)专业目前为停考过渡专业,2025年下半年为最后一次理论课程报考的时间,同时为该专业最后一次申请论文答辩及办理毕业的时间。
2026年起,原教育管理(本科)在籍未毕业考生,依据《教育管理(本科)停考对接教育学(专升本)对照表》,将已通过的教育管理(本科)课程对接为教育学(专升本)课程,继续参加考试并申请论文答辩,成绩全部合格后,按照教育学(专升本)计划申请毕业。
教育管理(本科)停考对接教育学(专升本)对照表
教育学(专升本)040101 | 教育管理(本科)040101 |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00015 | 英语(二) | 14 | 00015对接13000, 13863和00472三门 | |
5 | 13863 | 教育评价 | 4 | |||||
6 | 00472 | 比较教育 | 4 |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09468 | 创新与创新教育 | 7 | ||
5 | 13863 | 教育评价 | 4 | 06445 | 现代生物学进展 | 8 | 06445对接13863和00472两门 | |
6 | 00472 | 比较教育 | 4 | |||||
7 | 00452 | 教育统计与测量 | 6 | 00452 | 教育统计与测量 | 6 | ||
8 | 00031 | 心理学 | 4 | 00455 | 教育管理心理学 | 6 | ||
9 | 13154 | 心理卫生与辅导 | 4 | 00454 | 教育预测与规划 | 5 | ||
10 | 00466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6 | 00445 | 中外教育管理史 | 6 | ||
11 | 00469 | 教育学原理 | 6 | 00451 | 教育经济学 | 6 | ||
12 | 00467 | 课程与教学论 | 6 | 00450 | 教育评估和督导 | 6 | ||
13 | 07556 | 教育实习(教育与教学改革实验) | 不计学分 | |||||
14 | 00468 | 德育原理 | 4 | 00453 | 教育法学 | 4 | ||
15 | 00449 | 教育管理原理 | 6 | 00449 | 教育管理原理 | 6 | ||
16 | 13152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4 | 00456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 4 | ||
17 | 06159 | 教育社会学 | 4 | 00457 | 学前教育管理 | 4 | 任一门可对接06159 | |
教育社会学 | 4 | 00458 | 中小学教育管理 | 4 | ||||
教育社会学 | 4 | 00459 | 高等教育管理 | 4 | ||||
必做 | 06999 | 毕业论文 | 06999 | 毕业论文 | ||||
总学分74学分 | 总学分73学分 |
9.哪些考生不需要进行课程衔接对照?
2026年起,首次报考的新生及尚未取得过合格成绩的老生,无需参考课程衔接对照表,直接按新计划报考。
10.新计划实施后,考生按哪个计划申请毕业?
2026年上半年申请毕业的考生,除教育管理专业外的其他专业考生可选择按照其专业的旧计划或新计划办理。
2026年下半年起,所有考生需按照新计划申请毕业。
11.新计划中专科及专升本层次的毕业标准是什么?
新计划中,专科层次要求总学分不少于73学分,设置考试课程不少于16门;专升本层次要求总学分不少于73学分,设置考试课程不少于14门。
12.新旧计划对接,考生需要办理手续吗?
不需要。系统会按照对应的逻辑关系自动匹配,进行课程替代。
13.新计划的课程教材何时公布?
新计划启动后,国家统考课程考试教材由全国考委统一选定,省级统考课程的教材由各专业的主考学校选定,有关教材信息请考生关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次年自学考试全年预安排及教材使用通知。
14.课程转考如何认定?
现有课程转入,按照我省转考规定执行。新课程需于2026年执行新计划后方可转入。转出课程按照我省转考相关规定执行。
15.新计划的学位授予如何进行?
有关学士学位申请事项,请考生咨询主考学校。
本网站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