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消息让各个民办高校的学子颇感欣慰。在铁道部、教育部颁发的最新《学生往返票管理办法》中,其中一条规定: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可享受学生票优惠。尽管这条规定来得有些晚,但毕竟它意味着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平等之路又前进了一步。
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历史久远。从最早的孔家学院,到汉代的“经馆”、宋元明清的“书院”,民办高等教育都曾发挥重要作用。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私立高校已是比较普遍,1949年,全国有大专院校205所,其中私立的81所,占39.5%。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院校。改革开放以后,民办高校又开始出现,2003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民办高校开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5月,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共1851所,其中国家承认学历民办高校295所。
与当前的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还显得单薄、羸弱。在世界高等教育皆以哈佛这样的一流私立高校为翘楚的今天,我国的民办高校离其还有多远?究竟是什么限制着他们快速前进?与公办学校相比,它们的发展轨迹又有何不同?
师资尴尬:“外来和尚的”靠不住
前清华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环顾现在中国的大学,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实在太少,而在民办大学,不要说大师,连真正属于自己的老师都不多。构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公办大学过来的兼职老师,是“外来的和尚”在念经。
赵明是北京某民办高校的老师。2003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到了现在的学校当老师,可是几年过去了,他的职称还是没有着落,眼看自己在公办大学教书的同学一个个早都是讲师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告诉记者,现在民办高校师资力量不足,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编制问题。公办高校的老师都是事业编制,而民办高校的老师却不属于这一体系。编制不同,对今后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都有很大影响。而且,民办高校评的职称,很多是不被公办高校所认可的。他说自己已经准备跳槽了,哪怕是去中学,也不想在这继续呆下去。
“见不到名师,我们也认了,可是这些兼职老师也靠不住,每次都是按时上下课,平时根本找不到人。有问题只能在课间问,而课间时间短,问问题的人又多,有时根本就听不太明白。” 北京城市学院多媒体专业大三学生小丽(化名)郁闷地说。
“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一大壁垒。”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教授认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对教师的不同评价体系,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在国外,一般只有那些不需要做很深学术研究、跟实践紧密相关的技能性课程,才会请一些兼职老师。而且兼职老师一般都是讲师,报酬也低。而在国内,一些民办高校一半以上的老师都是兼职,而且越是重要的课程,越是花高价邀请别校的名师兼职,这样就很难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团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就谈不上。
“绿色通道”:这里还有盲区
近年来,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我国公办高校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奖学金、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国家助学体系。然而,在许多民办高校,这些对贫困生来说意义非凡的“阳光”政策,却有照耀不到的盲区。
肖红(化名)是北京涉外经济学院的学生,今年大三。她告诉记者:“相比公办大学,我们的学费、住宿费本来就更高,可是国家的助学贷款却并不向我们开放。我最害怕的就是开学的时候,一旦家里借不到钱,我的学业就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要求“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条也指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现实中,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的学生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等。教育部在解释有关助学贷款问题时,明确答复,独立学院、民办学校不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范围,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不过,目前这种状况也在发生改变。在北京、江西、山东等一些省市,地方政府正通过一些措施,扩大助学贷款的覆盖面,让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可以和公办高校的学生一样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相信不久后,“绿色通道”的盲区将会越来越小,直至最终消失。
文凭考试:最后的“鸡肋”也没了
一个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其最后交给社会的成绩单就是文凭,所以毕业文凭是民办高校的立身之本。很长时间以来,参加学历文凭考试、自学考试、学校自身组织的考试是民办高校学生取得文凭的3种主要形式。学历文凭考试与自学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都是由省、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发给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但参加学历文凭考试的,在证书的内芯上注明“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字样,并加盖学校印章。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院校学生,可直接参加本学校组织的考试,获得本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不过为了增加自己学生毕业证书的份量,许多具有颁发毕业证书资格的学校,也往往鼓励学生参加学历文凭考试或自学考试。
然而,民办高校文凭的“三足鼎立”格局目前已被彻底改变。2004年7月,教育部发出通知,结束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并从2005年开始,所有进行文凭考试试点的民办教育机构,一律终止招收文凭考试学生,已经招收的学生,可继续参加学历文凭考试,但只能截止到2007年底。2008年开始,所有文凭考试一律取消。
“取消文凭考试,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说起文凭考试,项贤明教授言辞有些激烈。他告诉记者,以前参加学历文凭考试,学生还可以拿到省自考办核发的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而现在却只能拿到自己学校的毕业证书。尽管一些学校的学历国家也承认,但在用人单位眼里,肯定是要大打折扣。而对于那些不具有颁发学历资格的学校,就更是一次重创。
据记者调查,目前那些不具有颁发学历资格的学校,基本都转向自学考试。以前文凭考试被一些学校视为“鸡肋”,一不小心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而现在连这块“鸡肋”也没了,学校彻底地围绕考试而转,通过率成了教学的“风向标”。另外,自学考试有许多培训机构很早就在做,它们有着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考试通过率较高,且形式灵活,可全日制,也可在职,这对民办学校构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其他一些取得颁发学历资格的学校,其招生人数基本是由教育主管单位审核确定,招生受到严格控制。一位民办高校招生办的老师向记者坦言,“如今我们的招生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了,学生少了,学校的发展自然也大受影响。”
资金瓶颈:“公益”与“回报”的对垒
在国外,一般公立大学学费都很低,是私立大学的1/5左右,一些地方政府主管的大学,如美国州立大学则是免费。而私立大学的学费相对较高,其资金来源大都由几部分构成,如政府资助、社会捐赠、服务收入、学费收入等。其中政府资助在资金来源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在日本,民办大学的25%的教育经费来源于政府资助。我国绝大部分民办高校是得不到国家资助的,“民办公助”在国内最常见的资助方式,就是提供优惠的土地政策。
在许多国家,高等教育一半以上都是私立的,所以国家财政在资助公办高校之余,可以拿出一部分财力用于私立高校的建设。而在我国,日益庞大的公办高教体系已让国家财政应接不暇,自然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民办高校。尽管在2003年颁发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提到“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也有一些地方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如建校土地的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等,但都很少有资金上的资助,且缺乏具体而详细、准确而常规的资助机制。
社会捐赠也是国外私立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捐赠的资金非常少。这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政策的落实上。美国捐赠者可以通过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捐赠来减少纳税义务,所以许多人愿意捐赠教育事业。我国尽管也有相应的免税规定,但出台较晚,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捐资人的积极性还很低。二是国内许多民办高校的管理体系不够规范,账目不够清楚、透明,难以得到捐资人的信任。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单一,90%以上的资金都是来自学生的学费,资金难题成为许多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也希望引进更多的民间资本。然而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美国是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最早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将民办高校分化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和营利性民办高校,并以不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管理。这一系列措施保证了驱利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本收益率,为营利性民办高校介入资本市场创造了条件。
为了吸引民间资本,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同时还规定,要求回报的民办学校与不要求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们提出的‘合理回报’,与国外的营利有本质区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闫凤桥对记者说,“我们的合理回报,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而且这种回报不是作为资本的营利模式,而是‘国家对民办学校出资人的一种鼓励、奖励措施’。而且,《促进法》对合理回报具体怎么取得,怎么计算,怎么确定比例,什么时候拿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细化,因而在实际执行中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民间资本出资办学的积极性,并推动资本更多地转向限制较少、市场化程度高的教育培训市场。”
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新星”
最近几年来,一种新的民办高校形式——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截至去年5月18日,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共计295所,而独立学院却后来居上,目前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已达317所。
按照教育部下的定义,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它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他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和这些二级办学机构相比,它的特征在于“独”,即独立法人资格、相对独立办学条件、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拥有独立校园、财务独立核算等。
按照独立学院的设院要求,它的教学必须依托“办学质量高,办学条件好的普通本科高校”,即每个独立学院都需依托一个好的公办本科高校,但其办学资金是来自民间。不少业内人士称,这种“名校办民校”的形式,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最佳组合。
相比公办高校,独立学院在生源上可能还处于劣势,但其“独立”的特性,使它具有公办学校所不可企及的灵活性,能够承载更多新的理念、新的变革,而且独立学院办学资金来自民间,一般资金比较雄厚,可以满足办学所需,再加上其依托着名牌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成长起来会很快,后续发展也比较足。不少专家坦言,独立学院是我们民办高校的新星,承载着民办高校的希望,是向国外优秀民办大学靠拢的一块很好的垫脚石。
不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对此持有一些看法。他认为,尽管独立学院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如今却有遍地开花的势头。而且一些独立学院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独立”,而只是公办学校下属的一个没有自主权的部门,是公办学校的“钱袋子”或“提款机”。他认为要想让独立学院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审批,切实保证以优质教育资源来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在经济关系上,公办学校也只能通过从民办学校办学节余中来依法取得合理回报,而不能直接搞学费提成或变相收取所谓的管理费。同时,明确界定此类学校的民办身份,保证其与其他的民办高校同台平等竞争。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清醒才会有进步,我们相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民办高校会离世界一流私立大学很近,很近。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