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名校风采

春华秋实五十载自强不息铸辉煌--蓬勃发展的宁夏大学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09-12文章来源:宁夏日报作者:鲁 晋 李雪冬 曾 华

   宁夏大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自治区惟一的省部共建综合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原宁夏大学与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宁夏大学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

    “十五”期间,学校紧紧抓住合并办学、“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省部共建等有利时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点建设宁夏大学”和“努力把宁夏大学办成高水平大学”的决策,使学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精品课程等诸多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大大改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较好实现了“补历史欠账、抓当前建设、打未来基础”的思路,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07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另有教学实验农场1695亩。在校教职工2680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36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4%。师资队伍中1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6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1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7人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学校面向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5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44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近13000人。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研究部。现有九个学科门类中的68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各类科研机构38个,各学科领域实验室93个。其中,能源化工(天然气转化)重点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西夏学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公开出版学术期刊4种。1995年成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西北地区宁夏主节点。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办学方向,立足宁夏,面向全国,培养人才;坚持“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从严治学的管理方式;坚持科研服务社会的特色办学优势;坚持发展是执教兴校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推进学校新的转型,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建校50年来,宁夏大学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建设,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2005年12月,宁夏大学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宁夏大学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08年9月自治区文明办向中央文明办推荐宁夏大学申报全国文明单位。
 
    一、凝聚宁大精神,形成办学传统

    (一)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于磨砺中凝聚大学精神

    1958年秋,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的5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投身大西北建设,用双手、汗水和坚韧的毅力创建了宁夏的第一所大学! 50年来,宁夏大学从建校初期的几十名教师、百余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几千名教职工、几万名学生,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明确的办学思路、快速的发展步伐,所凭借的就是这种“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和一代代“宁大人”不断凝聚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敬业进取”的传统!这种精神传统支撑和见证了学校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成为宁夏大学未来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脚踏实地,抢抓机遇,快速发展

    1997年以来,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宁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适逢一系列重大机遇。对此,学校树立了 “抢抓机遇是宁夏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的意识。在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加快发展与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等关系的同时,提出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等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各种发展机遇和建设平台,在较短时期内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校抓住两轮合校和高等教育扩大规模的历史机遇,完成了五校人事、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实质性合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办学规模的突破,为自治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充分利用地方政策扶持,并积极争取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多方支持,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科建设思路明确,效果显著,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学位点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博士点实现了自治区零的突破。专业建设与调整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一定优势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充分利用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对学校的内涵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西部地区一省一校”国债建设项目、中日两国政府间“协力银行日元贷款”项目和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进一步抢抓机遇,努力工作,争取建设资金近2.5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的外延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围绕2005年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建宁夏大学和2007年再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历史机遇,学校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建设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特色发展之路,把宁夏大学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宁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的过程中完成的,体现着“在艰难中创业,在奋进中崛起”的历史轨迹。其间凝聚着“宁大人”一代又一代的希望与梦想,也展示着“宁大人”为实现理想和争取发展机遇而不断丰富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敬业进取”精神。

    (三)立足宁夏、服务地方,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

    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为宁夏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服务的意识;了解地方实际,明确服务的任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落实具体行动,完成服务的使命,取得了显著成效。

    1.学科发展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使学校发展与地方社会进步形成了互动和有机结合的良好发展局面。

    在学校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不断调整学科与专业建设思路,学科建设围绕民族特色和地方优势,突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民族文化建设。专业设置与调整满足地方建设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地方发展需求,通过新增急需专业和应用性专业、组建跨学科交叉专业、建设优势专业等措施,强化对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十五”以来,结合学校1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11个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校紧密围绕自治区农业、经济、能源、生物、民族文化等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注重效益,保证重点”的学科建设思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选择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的重大应用课题进行攻关,形成了若干优先发展的研究平台、合作领域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专业,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2.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主动服务地方,为宁夏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科研活动,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提升与科研水平提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以百余名博士和中青年教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形成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自治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宁夏大学校长特别奖励计划”为主线的人才建设体系。汇聚了全区专业最全、人数最多、层次最高、力量最强的教学科研队伍,成为了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库。

    50年来,宁夏大学在自治区教育、农业、科技、管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等领域,不仅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而且为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基础教育领域,宁夏大学长期承担培养中学师资的重任,培养了大批合格教师,为提高自治区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化、科技和管理领域,宁夏大学不仅主动参与自治区重大项目的研究,而且输送了大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真正做到了“智力支撑”。

    宁夏大学自创办起就与自治区的农业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农学院各学科紧密结合宁夏农业资源开发及农业生产需求,长期坚持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尤其在小麦、水稻育种和改良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培育出的小麦、水稻品种及农业技术成果,不仅创造了巨大的产值,而且带动了宁夏农业发展产业链的形成。正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前主席马启智所言,宁夏大学“撑起了宁夏农业发展的一片蓝天”!

    近年来,宁夏大学整合学科力量,组建了以服务宁夏经济建设为主的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使宁夏大学的科研、科技创新与国家及自治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升了宁夏大学服务地方的能力,而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宁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自治区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学科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在西夏学、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一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培养合格人才

    1.按照“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分流培养”的思路实施本科教学改革,构建专业培养体系。

    “加强基础、强化实践”:以基础知识掌握为目标,实行校院两级基础课制度。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纳入校级基础课管理,实行菜单式选课、分级教学、统一要求、单独考核。学院基础课按专业确定3门至4门纳入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实施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组建8个校级基础课实验中心;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进行了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

    “发展特长、分流培养”:将39个本科专业按11个专业大类招生;在一年级新生中实行导师制;以学生学业兴趣为重点,实行弹性学制与主辅修制;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利用“天地网”项目,引入东部名校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选课空间,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利用对外合作交流平台,选拔优秀本科生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委托培养、访学、专业实习等,丰富学生第二校园经历。

    2.以“责任感、道德观、人文精神”养成为原则,构建目标明确、方式有效的人格培养体系。

    为了使人格培养体系通过实践取得成效,学校根据生源实际提出了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控制力、恰当的自我认知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阶段性目标。

    在实践中,通过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自我教育,克服自卑、自大的不良心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通过警示教育,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通过体验教育,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学生工作者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内外实践活动的体验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3.按照“营造氛围、改善环境、培育精神、获取能力”的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学校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形成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各层面责任明确、任务落实、互为支撑、相得益彰的创新能力培养局面。

    学校启动了《宁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调整课程结构,减少课程总门数,加大实践实验课时数,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分模块,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制度平台;在进一步完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有效途径和管理办法,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搭建更加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选择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训校级基地,为更多学生参与创新能力锻炼提供基本保障;修订《宁夏大学学生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宁夏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精心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广告设计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竞赛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多创新能力的锻炼机会;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尤其发挥学术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制定《宁夏大学学生公开发表作品及学术论文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学生科研能力评价奖励机制。

    通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促使广大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研究和模式改革中,形成培养模式灵活、学生个性舒展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促使广大教师、科研人员都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培养项目的研究和指导,自觉地把科研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骨干人才

    宁夏大学认真落实对少数民族学生倾斜的各项政策,逐步扩大少数民族学生招生规模,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既与本科教育“无缝对接”,又兼顾其特殊性的民族预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骨干人才。

    1.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民族高等教育,支持民族教育健康发展。适应这一形势,宁夏大学民族学生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民族学生的比例由2002年的22%提升至2006年的37.13%,提高了15.13个百分点,超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的自然比例(34.53%),成为全国少数民族省区地方综合大学中民族学生比例超过本省区少数民族人口自然比例的高校。

    2.深刻认识民族预科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类型、课程设置、评价标准和培养周期上的特殊性,构建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主课程三部分组成的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管理,全力打造宁夏大学民族学生培养的重要平台,实现民族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

    3.1989年以来,宁夏大学共培养民族学生11000余人,他们已成为在民族地区各条战线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2月,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被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确定为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走过了五十年光辉的历程,宁夏大学在艰难中创业、在奋进中崛起,凝聚了“不畏困难、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敬业进取”的大学精神。学校始终坚守自己的办学理念,恪守立足服务宁夏,争取多方支持,抢抓机遇,推进快速发展的办学传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探索构建符合生源实际的专业培养和人格培养教育体系,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人格健全、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和少数民族骨干队伍,为宁夏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民族地区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海阔鸥击翔,风动一帆扬。”今天的宁夏大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正朝着美好的未来奋力前行。在宁夏大学五十周年华诞之际,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务实奉献,砥砺进取,紧紧抓住“十一五”战略机遇,进一步凝聚力量,同心协力,唱响“改革、创新、发展”的主旋律,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全新的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向着“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知名大学”奋进!

标签:名校风采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