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29日电(记者王志伟)1972年5月,在中国的革命老区广西百色,一所医学院校遭遇特大龙卷风灾害的袭击,校舍全部被夷为平地。在困难面前,学校师生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割草伐木,搭建起近2000平方米的草棚校舍,迅速恢复了教学秩序。当时,这所学校被广西当地媒体称作“草棚学校”。
这所“草棚学校”就是如今的右江民族医学院。2008年12月27日,右江民族医学院的美丽校园里张灯结彩,师生们在崭新的教学楼里庆祝学院的50周年华诞。经过50年的发展,这所中国唯一毗邻边境线的本科医学院校已经由“草棚大学”发展为一所现代化的医科院校。
“学院在艰难中创立,建校时全校只有6名教师、2万元经费,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举办开学典礼也要借用其他单位的的礼堂。”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书记黄瑞雅说。百色市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市中心距离边境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多公里。为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1958年9月11日,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前身——百色医学专科学校在这块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挂牌成立。
这所偏远地区的医科院校,发现速度令人瞩目。这所院校于1978年8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并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经过50年的艰苦创业,学院已经从一所“草棚大学”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医科院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57.69亩,学院本部现有教职工658人;有基础学院、临床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成人教育学院5个二级学院和口腔医学系、医学影像系、人文与社会科学部、外语部、体育部5个系部;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图书馆藏书48.7万册,电子图书31.5万册。
右江民族医学院院长黄岑汉说,扎根在老区的医学院校要服务基层,学院鼓励毕业生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到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县、乡两级医院工作,其中,到县级以下(含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6.4%。据介绍,右江民族医学院为广西及周边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为促进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