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高校新闻

为中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农业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5-05文章来源:新华社作者:未知

    新华社记者李江涛

    作为“中国现代农业教育发源地”的中国农业大学,近几年经过努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师生学习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步入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新阶段。

    农大积极构建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本科教育体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更加注重终身学习的成人教育体系。本科教育教学确立了“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研究型、学分制”的改革思路,生源质量有所提高。学校着力加大投入,教学条件和实践实习条件显著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7项等多个奖项。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在科学研究上,学校坚持“顶天立地”方针,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面向“三农”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来,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4.3亿元,发表SCI和EI等收录的国际论文2700多篇,授权专利390多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7项。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推广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累计超百亿元。

    学校抓住进入国家“985工程”和实施“211工程”的历史机遇,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学科体系趋于合理。目前学校学科已覆盖到10个门类,逐步实现了从单科性大学到多科性大学的转变,并朝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原有19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2007年获批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共涵盖24个二级学科,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农大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列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学校注重提升新补充教师的学历层次,控制本校毕业生的留校比例,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规范人才引进工作程序,加大对引进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2003年以来,累计引进优秀人才56名,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聘请名誉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130余人。建立了两个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在教育基本规模编制中所占比例达到62%,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6%。

    展望未来五年,中国农大争取跻身于全国高校前20位之列,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核心竞争力建设与校园民主、校园文化、校园民生建设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今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中国农业大学视察并与师生代表座谈,给全校师生带来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动力。

    农大党委书记瞿振元说,总书记的讲话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要求,教师要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帮助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农业大学的老师,应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围绕我国农业发展需求,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实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谈到总书记希望中国农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步伐”时,瞿振元说:“这是我们现在的领导班子,也是以后几代领导班子都要坚持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力量、方向。学校近几年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在总书记来农大后,这个旗帜应更鲜明了,目标更明确了。当前,全校上下应该在党中央的支持下更加努力,在未来工作中要把握这个要点。”

    农大校长柯炳生说:“我们要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步伐’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履行学校的三个职能:即育人、科研及社会服务功能。”他认为,育人是学校最为核心的职能,我们要从总书记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勤奋学习、深入实践、奉献社会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培养更多的、更高质量的、能够面向三农的各个岗位、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的创新型人才。

    说到加强研究时,柯炳生强调了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努力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对整个农业行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对于农业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柯炳生认为,社会服务就是面向三农的实践,通过各种方式把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推广农业的行业技术,为整个农业行业提供好技术支撑服务。

标签: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