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集体采访。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出席并回答问题。
有记者提到,钱学森先生有一个感慨,为什么中国的高等学校不出顶尖人才?中国教育部门对于创造一个学术自由、把握学术进步的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氛围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设想?纲要在这方面有没有涉及?
孙霄兵表示,我认为今后大学制度要改革,所以这次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大家可能会提一个问题,从民国以来,乃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难道不是现代学校制度吗?我们讲的现代学校制度在纲要中有一个特别的定义,就是我们今天要推进的现代学校制度,有四句话“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具体到高等学校来讲,要形成一个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环境,就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这个概念在以前有的文章、文件中也出现过,这次是比较全面、正式地提出。现代大学制度有四个特点,纲要提出了四个方面:
第一,要完善治理结构。我们现在分析,学校中有几种权利,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委的领导权和校长的行政权,有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权,有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学术权利,这几种权利我们都要很好地加以应用。纲要还提出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当中的作用。这句话是新写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当然要起重要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多发挥他们的作用,有一些具体的管理事务应该适当地授权给教授。
第二,加强章程建设,也就是说,每个学校制定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依法办事,让章程成为学校内部的宪法。
第三,扩大社会合作。一个高等学校要办好,不仅要自己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也要和社会各方面加强联系,让社会的资源进入学校,让学校通过社会合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推进专业评价。对于一个学校、教师、校长的评价,现在的社会评价比较多,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这很重要,但是真正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还应当提倡专业性评价。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合作方面的专业性评价,使他们在某一个学科、某一个专业、某一个项目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形成整个学校中的新型育人环境,从而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样的一个制度,我们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