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聂立清 屈会超 刘海燕
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值高潮,记者在河南师范大学发现,学生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已经找到工作,部分没有签约的学生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选择。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该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依然高达96.08%,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2.21%。社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均有良好的发展。该校多次荣获全国和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该校在就业工作中全程跟踪,制度化服务;校企联合,信息化服务;转变观念,人性化服务。从学生入校起,河南师范大学就为学生就业准备好了“一条龙”服务。
全程跟踪 制度化服务
2008年,河南师范大学开始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学院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人员、经费、机构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
“要突出特色、准确定位、转变观念、各显神通,把就业工作抓出实效,抓出成绩。”2008年12月,河南师范大学召开就业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张亚伟在会议上对全校就业工作提出要求。
“教学分流”是该校推进本科生适应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施中,对本科生分类别、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即在一、二年级,以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进行培养,在三、四年级,采用分类别、分层次培养,将不同需求的学生分别设班,对准备就业的学生,学校定期开办企业老总讲座,讲授市场需求、企业安全等应用知识,让学生进入模拟工厂状态进行就业“热身”。
“只有在制度上有了保障,思想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将日常工作条理化,将就业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保障毕业生就业。”张亚伟书记告诉记者。
2008年,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试行)》、《学院就业工作考评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实现就业工作的制度化。通过承办“河南省高校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举办“毕业班辅导员培训”等途径,提高学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系列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了诸多锻炼和选择的机会,学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校企联手 信息化服务
“和企业联手,与政府并肩,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有政府做担保,既满足了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又使企业省去了跑来跑去招人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该校校长焦留成说。
2009年,该校和濮阳市工商联联合举办“濮阳市非公有制企业专场招聘会”;与安阳市人才网联系,联合举办“安阳市招聘团河南师范大学专场招聘会”;协助“河南省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新乡市人才交流中心”举办招聘会,自2007年以来,该校举办了三届模拟招聘会,请来新乡市相关企业的代表、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和河南师大相关学院的教师作为招聘方,招聘领域涵盖了大部分学科,吸引了包括其他高校在内的数千名大学生参与。
作为每年河南省师范类毕业生择业“盛宴”的省师范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已经在该校连续举办了18届,除了大型招聘会,每年学校还举办多达100余次各种中小型的招聘会。
该校在就业服务信息化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就业信息网,拓展功能;建立用人单位电子信息库,对就业信息分类发布,便于统计各专业需求信息,为学校制定相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通网上在线咨询,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困难、困惑给予耐心指导。
今年,河南师范大学又开发出“主动式就业信息自动抓取系统”,轻松查看系统从21个招聘类人才网站抓取的各种招聘信息,招聘信息每日进行更新,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快捷地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四年来学校已发送短信9万余条,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了迅捷便利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方便了与兄弟院校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提高了学校就业服务部门的办公效率。
转变观念 人性化服务
全程递进本科生导师制是该校提高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学院把学生分为小组,配备一名老师作为小组的导师,物理学院实行导师进宿舍制度,导师和小组成员定期在一起讨论学习、科研、就业等问题,使学生在困惑时能直接与导师接触,调动了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创办《就业指导报》,举办“就业大讲堂”、“就业指导服务月”、模拟招聘会、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担任顾问;与新乡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学校通过一系列鼓励学生创业的人性化措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巧,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创业氛围。
河南师范大学2006级学生魏志强在洛阳偃师市佃庄镇农村小学创办培训中心,大学四年他始终被自己创办的大志教育培训中心这根线牵着;2009年初,刘学超、倪晓东等四名同学创办了干果店,姜彦芳、朱守贺等三名同学开办快递办事处,还有自愿支援新疆边区建设的共青团河南省委“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的该校学生申红坤等多个先进事例。
“教会大学生创业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对大学生创业方向和社会公益效果的引导,解决自我就业问题的同时,用爱心和奉献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是我们实现学生就业的终极目标。”该校副校长孙先科告诉记者。
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上一举摘得桂冠的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的“瑞视嘉”创业团队,靠光纤技术来代替普通的汽车后视镜已经申请到国家专利,准备在郑州批量生产该项产品。
“校园淘宝网”、“我们这一带”大学生生活服务网、芳欣艺术设计工作室……一股创业之风正在河南师范大学刮起。
学校先后实施了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计划、进社区服务计划、村干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到基层锻炼计划等,打通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绿色通道”。学校还对自愿到艰苦地区县级及以下单位、艰苦行业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助;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采取了每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近年来,学校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工作,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到各地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同时,利用“中学校长培训班”这一平台,对毕业生质量进行摸底,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教学部门,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信息,从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竞争力。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