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7月10日电 7月10日是新郑州大学3校合并10周年纪念日,10年间,3校合并的郑州大学跨越发展,取得了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级重点学科、培养出河南本土院士等多个“零的突破”。
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
合校后,作为国家“211工程”地方综合大学,新郑州大学不断推进学校的深度融合,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分三批合并了重复或相近的13个专业,新建18个专业,将40个院(系)调整为33个,形成了富有特色、相互补充、不断生长的专业结构体系。与此同时,校部机关处室则由原来的60多个精简为20个,重新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实现了制度、人事、财务、管理和领导统一。
学校如何定位,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是郑大人共同关注的问题。2003年,学校领导班子调动广大教职工集思广益,深入调研,经过900多人次的讨论和修改,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三大规划”明确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新校区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路径,目标是创建全国一流大学。 7年的努力,“三大规划”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合校之初,全校学生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200人,如今学校有46个院(系),94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3万人。
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郑州大学充分重视高校内涵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郑大以全票通过获得“优秀”等次。目前,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近10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
国家级重点学科从无到有,达到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取得零的突破,并达到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1个,专业博士点学位1个。博士点数量由合校时全国高校落后位次上升到第25位。同时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受到教育部表彰和社会好评。
丰硕的教学成果缘于郑州大学有高水准的师资队伍。随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教授发展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等的实施,目前,郑州大学专任教师3200余人,是10年前的3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从合校时270人增加到1500余人,有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1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1人。
2003年,吴养洁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实现了河南本土院士零的突破;2009年,校长申长雨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郑州大学有专职院士4人,双聘院士24人。 在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带领下,郑州大学科研水平获得长足发展。目前,设在郑大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有53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2000年至今,郑大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科基金项目、国家“863”“973”计划项目等500多项。
一批高水平、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在郑州大学产生。霍裕平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界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由钟香崇院士挂帅开发的矾土基系列产品,可使矾土资源利用率从40%提高到8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吴养洁院士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申长雨院士挂帅研制的“神舟七号”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