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高校新闻

天津大学校长: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的中国模式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0-09-06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龚克

  我想谈的观点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该作为中国工程教育与时俱进的转型工程和改革创新工程,而不能成为现行模式下的“修补调整”工程,甚至是为了评估认证的“达标”工程。

  工程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头戏

  工程教育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头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应是各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突破口。

  工程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时代话题,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发自上世纪后期且尚在继续深入的科技革命正在将世界推向超越工业社会的新时代。伴随着近300年工业化进程发展起来的高等工程教育必然随着经济社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型而转型,并在转型中担当起自身的历史使命。转型的动力是发端于上世纪末期且正在深入发展的科技革命,转型的方向是“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

  在这个全球性的转型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应对共同挑战,承担应尽责任,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由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国家使命与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同,同时,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又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工程教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程教育体系,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只能靠改革、靠创新,探索新时期工程教育的中国之路。

  我想谈的观点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该作为中国工程教育与时俱进的转型工程和改革创新工程,而不能成为现行模式下的“修补调整”工程,甚至是为了评估认证的“达标”工程。

  转变观念,大胆试验,明确改革思路

  2009年,天津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求是学部”,将教学改革试验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改革统筹起来,已经开展了数理基础强化试验、大口径专业基础强化试验,即将开展的有校企合办专业试验、复合型培养试验、本硕分阶段统筹培养试验、实践强化试验,等等。同时,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学习组织方式的改革。近来在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全教会精神过程中,我们考虑可以将5个方面的转变作为改革重点。

  第一,变专业教育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对专业教育的补充,而是对它的超越。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等工程教育所造就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而是为造就“卓越工程师”打好基础。那么,大学应该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奠定什么样的基础呢?这实际上就是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针对工程教育的特点认真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实践证明,“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并不仅仅在于其专业知识更丰富,也不仅仅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而主要在于其综合素质更高。因此,要使今天的大学生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就必须超越传统专业教育的框架而高举起素质教育的大旗。素质教育是既传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又面向社会与人类未来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教育规划纲要》明确的战略主题。

  未来的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天津大学通过考察、走访、座谈、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向教师、学生及企业发放问卷500余份,分别召开院士与资深教育专家、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生及企业代表等参加的各类座谈会数十次)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拟制了“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主要从工程创新人才的品行、能力、知识3个维度将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初步提出了对工程创新人才的具体要求,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框架下的高质量工程教育发展之路。

  第二,变面向行业甚至岗位的教育为面向新型工业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所谓的现代高等教育,其实就是工业文明时代的高等教育,工业分工几乎直接地“映射”到工程教育之中,如今的工程教育专业体系,其实就是工业分工的“教育版”。但是,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行业的面貌和行业间的区别,整个工业文明向着生态文明转型。新时期对于工程师的要求变了,工程教育的环境和任务也变了。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工业化阶段面向行业,特别是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形成且至今痕迹颇重的面向岗位的工程教育传统观念,突破狭隘的专业划分和专业隔绝,包括工程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理学教育的隔绝。为此,必须认真思考新型工业化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必须认真思考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必须认真思考在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社会中人的发展需求。我们认为,要大力拓展专业口径并发展新的专业方向;要将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的思想、要求和知识(包括能源、环境、安全、美等要素)嵌入专业教育之中;要将专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从已有的经验看,将数理基础教育从为专业教育服务转变为基本科学素质教育是可行的,将专业学习超越专业本身转变为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环节是值得探索的,将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是可取的;最为关键的是要构建以素质为本的评价体系。

  第三,变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

  工程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而必须实行产学结合,探索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学校去年制定的《天津大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规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外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的总工程师或技术总监、各行业协会或组织的专家、系主任及资深教授组成,其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得少于50%,工科专业的企业或行业专家比例要适当增加。”这是“顶层”或培养方案制定层的“合作”。我们还从企业直接引进人才作为全职教师从事本科生的工程实践教学与研究生科研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直接体会到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企业的工作模式,2008年以来,“破格”聘用来自企业的专职教师14人,并聘请了更多的兼职教师,这是师资队伍层的“合作”。加强企业实践,特别是顶岗实习,这是培养环节层的“合作”。应该指出的是,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是国外日益成熟的一种教育制度,很值得我们借鉴。而从我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典教育模式看,我国完全应该超越其他国家,构建产学合作教育的中国模式。

  实现产学合作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让学生从认识、参与到顶岗,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受教育、长本领、作贡献、取报酬。让企业把接纳、指导、评价学生实习作为自身应尽的职责,企业及社会用人方认真积极地对毕业生进行评价,逐步建立“第三方”的认真严肃、科学透明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打通大学与企业间兼职、转岗的通道,使更多企业教师参与学校教学工作,使工科教师普遍取得企业经验,使产学联盟不仅是科研联盟而且是教育联盟。凡此种种,都是改革极为需要而仅靠学校是做不了或做不好的。

  第四,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大学生是成熟的学习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大学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标志之一应是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我国长期以来占主流的“管灌”模式实际上是落后教育思想的体现,以为不教则学生不懂,于是愈教愈多,反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构建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不是传授的,而是构建的,值得认真研究。这一变革是对传统观念的根本性冲击,需要通过试验探索道路。

  第五,变教研分离为教研结合。

  在研究型大学中,如何将教学和科研在实践中(不是口头上)结合于人才培养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涉及师生评价乃至大学评价的综合性课题。我们认为,一是要确定大学(包括研究型大学)以育人为本和教学、科研都要为育人服务的理念;二是在教学工作中要积极推进研究型学习,在研究活动中学习,将研究活动引入学习过程;三是在科研工作中要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以适应骨干人才培养需要,并积极探讨科研为育人服务的途径、办法。

  赋予改革试验更加充分的空间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专业设置及其培养方案制定、本科生与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及扩大试点高校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立项建设等方面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以使改革试验获得比较充分的空间。同时,希望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项经费”,补偿改革试验的必要成本。

  建议由国务院综合部门牵头,制定鼓励企业支持教育的优惠政策,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建立并落实企业实习的制度性安排,探索产学合作培养工程师教育模式。(天津大学校长 龚克)

  《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6日第5版

标签:高校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