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太原理工大学新生报到。而在月初,该校大幅度提高了勤工助学资金额度,从去年的100万增加到500万,数额居全省高校之首;勤工助学固定岗位从600多个增加到1800个,每年将使4000多名学生受益。
重视经济援助 更注重技能援助
经过一学期尝试,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侯晓萍组建的团队,经过竞标,高质量完成了《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项目,近日拿到了她参加勤工助学的第一笔收入2000元。
"把'勤工'与'专业'结合起来,在勤工中实践专业知识,抓住专业杠杆是勤工助学的最优选择。"理工大学生处副处长郭菲说。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更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太原理工大学勤工助学在注重经济援助的同时,更注重技能援助,新学期设立了18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增设了900个专业技术类、高级管理类岗位。同时,鼓励校内各用工单位根据需求提出项目,并纳入勤工助学管理范畴。
"网页设计""系统设计""调查报告"等内容的实践项目深受青睐,学生争相竞聘。
重视物质援助 更注重精神援助
"勤工助学路上的艰辛与苦涩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使我学会在风雨中爬起来,快成长。"参加过勤工助学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
今年,在细化贫困生等级评定时,理工大将校内部分助困经费转向勤工助学岗位,增加学生上岗机会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援助和精神引导。学生处处长李海星说:"让每个受助学生学会微笑着面对生活,学会坚强,成长为成绩优异、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我们最终的培养目标。"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是经济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把他们组织起来,消除其"无助"感,通过劳动获取收入的同时,更要给他们一种 "归属"感。"阳光之家"就是这样一个组织。"这里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在这里,大家就像大雁南飞相互支持一样,彼此关爱,彼此照顾。"这句话道出了贫困生的共同心声。
在理工大,这类帮扶贫困生的组织还有很多。这种既重物质也重精神的"立体助人"模式让贫困生受益匪浅,从"等、靠、要"到"自食其力"再到"助人自助",如此"立体助人"模式使贫困生很快自立自强。
重视本科学生 也注重研究生
新学年伊始,理工大首次把研究生纳入勤工助学保障体系,除在校内设立200多个本科生兼职辅导员岗位外,还在网络中心、招生与就业处、党委宣传部等单位开设技术型、管理型岗位,为研究生最大限度地提供平台。
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计算机学院研二学生付永伟,家庭比较困难。研一时,他多方寻找勤工俭学机会,四处打工。如今,他是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心的一名技术助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网络维护、系统安装、建设网站等工作。他说:"在这里,我能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帮助,也缓解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利用暑假时间,小付经过一个多月苦心钻研,他开发的"勤工助学管理系统"正在测试中,运行良好,仅这一项目,将为他带来3000元的经济效益。
像小付这样自立自强的贫困生还有很多。他们用坚强的内心和执着的双手,向人们展示出坚韧向上的力量,而学校日臻完善的勤工助学资助体系,也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就美好人生提供了保障。(记者 程国媛 通讯员 秦晓怀 史文利)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