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毕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许多高校的大四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开始忙碌了。但山东轻工业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大四的学生张银新却不着急,他虽然还是在校学生,却在省内的几家企业被称为“张工”,并且希望他毕业后能去工作。
着眼于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山东轻工学院,大学生入校不久就能和教授级的老师一起做课题。张银新在大二第一学期初,和其他十几名同学被选进蒋文强教授的实验室,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然后到企业,在生产现场学习、领会、实践。大三暑假的时候,蒋老师带他到了沾化的一家化工厂,让他独立调试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张银新现场调研取样,在实验室从小试做到中试再到最终调试污水达标,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在近两年的时间,张银新已帮几家企业解决了数十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
像张银新一样在校期间就有科研成果的大学生,山东轻工学院还有很多。近 3年来,该校学生共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172项。其中化工学院洪卫的《电化学固定化微生物联合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荣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并作为山东省惟一的代表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行的“ 挑战学子”科技成果转让推介会,当场就有多家企业和他商谈合作意向。
“学工科的不能脱离生产实际”,已经成为山东轻工学院老师的共识。在课堂上,他们把这一理念传达给学生。课本的知识学生可以自学,更多的知识则来自教师正在做的实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懂得:企业才是获取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更大课堂。
正是由于实践能力较强,山东轻工学院的毕业生深受企业的青睐,历年就业率均达 93% 以上,制浆造纸工程、生物工程、皮革工程、机械制造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
皮革工程是该校的特色专业,由于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都会有省内外的几十家皮革企业早早地来校“抢”毕业生,但往往不能如愿招满。为了增加吸引力,有多家企业还在学校设立皮革专项奖学金,由于企业奖学金较多,几乎全班同学都能拿到,有的同学依靠奖学金,完全可以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
山东轻工学院院长陈嘉川教授说,学院作为山东惟一的一所轻工类大学,就是要着眼于社会和企业需求,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企业是最实际的。只要给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为企业增加了效益,企业就会信任你,支持你。
为了能把服务企业的优良传统保持下去,山东轻工学院规定,新进的专业老师必须先到企业锻炼,尽快了解生产实际,抓住一个企业,进入一个行业。
而企业在聘用山东轻工学院的学生后,普遍评价是:实践能力较强,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这是由于学生尚未走出校门就熟悉了企业生产的流程、特点等,走上工作岗位后马上就能进入角色,容易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和管理者。
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轻院独特的“老总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建院32年来,从这儿走出的企业老总,就有 1000多位,其中不少都是省内外名企老总,如国内造纸行业排名第一的晨鸣纸业集团董事长陈洪国、总经理尹同远,青岛啤酒集团总裁孙明波、副总裁樊伟、总酿酒师董建军,谷氨酸产量世界第一的阜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纯、总经理王龙祥,皇明太阳能集团总裁范建厚,玻璃纤维产量亚洲第一的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颖等等。
校友成为企业老总后,又反哺母校,他们的企业成为吸收毕业生的重要渠道。在2007年该校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有 2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830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有 30% 就业岗位都是山东轻工学院校友提供的。
良好的就业率,吸引了更多高考生选择山东轻工学院。近 5年来,该院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始终保持在100%,为全省二批次院校中惟一的一所。(记者 吴宝书 通讯员 熊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