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将迎来百年校庆的清华大学昨天收到一份厚礼,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宣布,将永久编号16982号小行星命名为“清华大学星”,至此,清华大学被写入太空,该校也跻身成员并不多的“高校星俱乐部”。
目前,该命名已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并通知国际社会。被命名为“清华大学星”的小行星,是1999年1月10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兴隆观测站发现的,临时编号为“1999AS9”。这颗小行星轨道半长径为2.1836975天文单位,近日点角距为180.25971度,轨道倾角为5.97647,绕日运行周期为3.23年。据清华大学地球与系统科学中心老师介绍,这颗小行星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
昨天,由清华美院教授设计的“清华大学星”纪念雕塑也落成揭幕,这座从日晷转变而来的不锈钢雕塑矗立在清华天文台东面的草坪上。夜幕降临,通过天文台的专业仪器设备,如果运气好,就可以看到划过天际的清华星。
据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介绍,人类发现小行星的历史有200多年,目前,国家天文台大视场多色巡天科研团组已获得近千颗小行星的命名权。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被国际公认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以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可、审批程序。早期小行星一般以古代神话故事中女神的名字命名,后来命名逐渐演变成行星发现者对特定人物、地点、景观、事件的推崇或纪念。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以及永久不可更改性,能获得小行星命名,已是世界公认的殊荣。
清华大学能够获此殊荣,并非仅仅是因为这所国内名校将迎来百岁生日,还因为该校为国家天文学与空间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据了解,该校参与研制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成为获得小行星命名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由美国拥有,口径为300米。而清华大学参与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口径达到500米,预计2016年在贵州建成,将有约30个足球场大小,成为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据国家天文台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用大学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只有寥寥几颗,1998年,北大百年时,北京大学星成为用中国大学名字命名的第一颗小行星,后来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也相继被“写”入太空。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