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林平 苏运生
2011年11月19日,“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以下简称暨大)迎来了建校105周年庆典。
暨大,这所百年侨校在经历了2006年的百年校庆洗礼之后,全校师生潜心兴学,在科学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办学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凝聚侨智,会聚侨心,增强为侨服务的能力。
2007年,教育部将暨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2011年4月16日,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三方签订了部部省共建暨大协议;2011年7月6日,研究生院挂牌成立;番禺大学城新校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暨大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突破,为百年侨校的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侨”字是暨大的立校之本和兴校之源。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在考察暨大时说:“暨南大学的发展就是要‘两手抓’,一手抓侨校特色建设,创品牌,一手就是抓名校建设,上档次,这也是我们一个发展战略。”
学校在国务院侨办、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校董校友,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和“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深刻把握华侨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积极转变观念,把教学科研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走内涵发展道路,以务实的措施实现发展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办学风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科建设:长足进步
在过去的五年里,暨大的学科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设置齐全,学科优势更加明显,大大提升了为侨服务的能力。
目前,暨大的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农学之外的所有11个学科门类。结合“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暨南大学凝练学科方向,重点发展了一批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优势学科。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中国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生物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港澳台等区域社会经济研究、生殖科学与计划生育等学科领域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
暨大现拥有4个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暨大一举突破了国家科技三大奖中的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实现教育部创新团队零的突破。
2008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科研经费持续大幅度增长。截止2010年底,学校共有包括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15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数量在广东高校中名列第一。
凭借着雄厚的科研实力,2011年,暨大获批了“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学校科研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平台。
目前,暨大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按照整体性原则、规模效应原则、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学校各校区的功能定位,科学谋划学校的校区布局。将来,石牌校区将遵循“重点+特色”的原则,主要用于发展国家重点学科及其依托的学院、特色学科(院)和继续教育;大学城校区将按照“文理交叉、基础与应用并举”的原则,主要用于发展人文社科、理工类的基础学科(院)和新兴学科(院);瘦狗岭校区主要用于发展华文教育、华语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珠海校区主要发展与港澳台及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深圳校区主要用于发展特色旅游专业。
芬芳杏坛:名师荟萃
如同一个年轮,暨大在过去五年又走了一轮。百年校庆之后,学校卷袖卯足劲,全力谋发展。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教师,他们用辛勤和汗水、工作和成绩、实力和品德展示着暨大成长道路上最美丽的一面。
历史上暨大的教师队伍中就曾有过马寅初、周建人、夏衍、钱钟书、郑振铎、梁实秋等一大批着名学者。现今学校有专任教师178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338人,教授454人,副教授626人。学校拥有包括长江学者、杰青、珠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及地方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在内的一批优秀教学科研人员,有效促进了教学科研建设;成建制引进海内外学术团队成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亮点,推动了学科建设获得跨越式发展。
在过去五年中,暨大确立了“搭大平台,组大团队,拿大项目,出大成果”的科研发展思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产生了一批高层次科研成果。学校通过建立“学术特区”,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带领其科研团队整体加盟;采用“大师+团队”的模式组建学术团队等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使学科建设获得跨越式发展。
2010年7月12日,宋献中教授领衔的暨大会计学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建设。当人们将目光聚焦于这支明星教学团队之时,在它的身后,是会计学科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亦如会计学准则一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办学理念的长期坚持,更是会计学科几代人的付出与努力。1925年,我国现代会计宗师潘序伦博士在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创办会计学科。同年,开始招收会计学本科生。80多年来,经过几代会计学人在会计教学以及科研上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会计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体系完整、教学水平一流、科研成果突出的优质学科。会计学系从现实出发,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倡导“研究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国际经验,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并大力开展后续教育与培训工作。结合会计学系的学生来自海内外,层次包括内招生、外招生、CGA、ACCA特色班,学生需求与学习特色各不相同这一现实情况,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各层次学生特点的中文、双语与全英的会计教学方法。在学校历年来组织的教学竞赛中,会计学系不仅获得中文教学首届特等奖,并在双语教学与全英教学竞赛中屡创佳绩。
与会计学教学团队一样的还有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叶文才教授领衔的教育部创新团队——“中草药来源的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物研究创新团队”。
2001年药学院成立后,积极引进人才,构筑科研和教学团队。2002年,学院建立了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引进了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教授。随后,叶文才、栗原博、李药兰、周光雄、江仁望、陈河如等国内外学者加盟,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经过几年亲密无间的合作研究,一支以创新药物发现研究为目标的创新团队渐露头角。2008年,以该团队成员为基础申报的“广东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获准成立,之后申请的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再次获批,并成立了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神经科学与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2009年,其科研项目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政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2010年,“中草药来源的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物研究创新团队”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教授、长江学者叶文才教授叶文才等还参与组建了“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团队。
暨大不断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重视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取得新的突破。
光电信息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暨大于2009年4月成立了光子技术研究所,直属学校管理,建立了独立的实验室,并配备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设备。研究所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理念,一方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从事前瞻性和原创性研究,争创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进行应用技术攻关和实践问题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科技产业服务。研究所的目标是发展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光纤传感与通信领域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据团队带头人、光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关柏鸥教授介绍,光子技术研究所研究的重点是:光纤传感器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实用性很强,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广州塔——“小蛮腰”的建成是广州人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它是世界上已建的第一高塔,也是广州城市的又一标志。而在“小蛮腰”全身的许多隐蔽处都装着这么一个装置——光纤倾角传感器,用来检测汇报“小蛮腰”的健康安全。这个光纤倾角传感器的发明者就是关柏鸥教授。据不完全统计,该研究所已经发表和录用A1期刊文章12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仅2010年,这个仅有几个人的团队申报了4个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4个项目全部获批,成功率100%(全国平均成功率仅为20%)。
国际办学:特点鲜明
暨大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在办学模式上不断与国际接轨。学校现在校学生中来自有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近12000人,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被誉为:“培养世界市民的文化大学堂”。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推进师资的国际化水平,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学者,建立了以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等为代表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引进了中国科学院苏国辉院士和光电专家关柏鸥教授团队以及一批境外知名学者。近几年共选派了300多名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出国进修访学。
目前,暨大全英文授课的课程达到400多门。学校开办了全英教学的国际学院,开设有临床医学、会计学等8个专业,配备最好的教学和管理资源。全英教学可以使学生汉语零起点学习汉语。现在国际学院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绩取得了社会公认,已成为暨南大学教学改革和国际化办学的亮点。
暨大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瑞典、丹麦、荷兰、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台湾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大学签订了交换学生的协议,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国里昂天主教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到国外学习的机会。
最近几年,学校先后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法国天文台——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伙伴包括了香港所有的研究型大学,在全国高校中也不多见,此举加强了学校与海外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科研实力的提升。
另外,正式启动本科课程体系优化和探索外招生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四海书院”,在外招生教学改革上作一次崭新尝试;学校成立珠海校区,以学院平台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校区专业化、差异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率先获批在国内高校中创设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首先成立应急管理学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还大力倡导典礼文化,对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进行全面创新,努力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风,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教书育人:质量为本
在浓郁的多元文化和传统文化交融和浸润下,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建校至今,暨大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17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6个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他们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住在地的经济建设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那么就可以说,“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暨大的毕业生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各个行业,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在香港新闻界,有暨南大学校友近300人,其中20多人是报道大陆新闻的负责人;在香港警界,暨大香港警察同学会员多达2000余人。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区政府的公务员中有1500多人毕业于暨南大学,其中处级以上领导300多人,司局级以上领导30多人。在台湾地区,国际奥委会委员、台湾前红十字会会长徐亨,著名教育家、实业家王乃昌,原台湾电影制片厂厂长、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袁丛美,台湾总工会秘书长傅昆祺等均为暨大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最近几年来,暨大毕业生也是英才辈出。会计系2006级的岳小迪,其11万余字的硕士论文先后获得“2009年杨纪琬会计学奖”和“2009年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其与导师合作的论文《贷款拨备、会计透明与银行稳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2009年第3期《会计研究》杂志,并于2010年9月获得“广东省金融学会第六届优秀金融科研成果二等奖”。
珠海校区财务管理专业2005级的高桂保在同学不慎掉入湖中时,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湖中解救,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2岁。在“200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高桂保获得了“200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07级学生黄源媛,创作的作品“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在8000多件应征口号中脱颖而出,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题口号。本科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保送研究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传播学系。
2006级商务英语专业女生蔡安洁毕业时收到了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纽约大学和牛津大学四校的录取通知。在哥大和牛津两所名校之间斟酌良久之后,她最后选择了牛津大学,学习社会干预专业。
“广州喜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的《广州喜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荣获了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创业团队由来自药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的10名学生组成,他们搭配合理,分工明确,凝聚力强,具有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团队成员怀揣创业梦想,充满创业激情,他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这也是暨大学生的一种精神追求。
另外,暨大全面启动了研究生优质生源工程,稳步推行并全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出“优秀博士生攀登计划”,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服务地方:成绩卓著
在过去的五年中,暨大在增强科研能力的同时,发挥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暨大积极培育创新群体和优势领域,坚持走产、学、研的道路,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通过发挥决策参考作用、联手建立产学研联盟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共建联合实验室、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对接国家目标,承担国家、省、市重大专项、成果转化跨越式发展以及与若干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等方式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学校广大师生还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活动、“侨爱工程”,热情参与奥运会、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服务,赢得了社会各方的赞誉。
暨大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血液透析机,是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透析机,被广泛应用于印度、马来西亚、俄罗斯、土耳其、希腊等50多个国家以及我国国内23个省市的300多家医院,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以暨大为主共同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饲用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布的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成为目前国内外惟一一个准入使用的,以生物酶法去除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养殖动物危害的添加剂,不仅获得全球23个国家的专利授叔,而且真正从实验室进入了产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
截至2010年,暨大已与广东、河南、江西等省的8个地级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全国首个应急管理学院,培养、培训社会急需的应急管理人才和领导干部;向广东20个县市的100多家企业派驻144名科技特派员,数量名列全国高校第三;建立6个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暨大建设了14家实力雄厚的附属医院,以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于珠三角地区人民群众。同时还积极承担包括“文化强省”、“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东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等重大项目研究。
砥砺发展:不断创新
105载岁月更迭,105个风雨春秋, 暨大在沧桑中前进,在砥砺中发展,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践行着“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以创新的理念,鲜明的特点抓住契机、不断进步。
砥砺耕耘,春华秋实,扬鞭策马,再踏征程。105年校庆,是暨大齐聚校友、凝聚侨心、展望前景、共商大计、再续辉煌的良好契机。处悠悠盛世,发百年积蕴,润一代鸿业。
如今的暨大,如同在涅槃中新生的凤凰,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海内外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协力襄助下,朝着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下,会在百舸争流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