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经销商找到湖南商学院,希望在该校招聘20名学生周末到卖场搞促销,“包午餐、来回车费,劳务费每人每天100元”,却遭到了婉言谢绝。
一个培养商科人才的学校,为什么没有商业头脑,拒绝送上门来的“带薪实习”机会?经销商的纳闷,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湖南商学院给出的答案是,“学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湖南商学院实行人才资源“深度开发”战略,培育青年大学生的高素质、高品位、高起点。采访中,我们听到下面的故事——
青年博士教师阳信生讲述——“与互联网拼点击率”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上课带来了挑战。很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学生对课堂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你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他回去上网一查,全都有。
上课做笔记的人少了,心不在焉的人多了。高年级的同学,有些干脆就不来上课,理由是搞社会实践,兼职呀、创业呀,以为什么都懂,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实战。事实上,都只是些皮毛。
这种状况让人很担心。问题反映到教务处。得出的结论是,要与互联网拼点击率,就得以知识的纵深度,弥补网络的短、平、快。学校于是出台了“大学生学术创新计划”,鼓励学生自行组成科研小组,申报院级、校级课题,学校统一配备经费和指导老师。
带着课题来学,带着问题来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专注性,课堂提问的学生多了,课后泡图书馆的也多了。我带的学生创新团队,还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特等奖。
记者观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湖南商学院巧变“挑战”为“机遇”,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近3年来,该校学生获得国家级课外竞赛奖项142个,省级奖项301个,高等教育的“湖南商学院现象”,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8级学生王豪讲述——“还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
进入大学前,我在东莞一家餐厅当伙计,发现钱很重要。当我考上市场营销专业时,一心想成为传奇人物,赚很多钱。如果那次暑假没有去支教的话,也许真会追随着“奶油和蜜”般的物质生活而去了。
2009年7月,学校组织我们去贵州省黔西县大水乡支教。那群天真的孩子,那些好客的山民让人感动。离别那天,一个叫安月的六年级女学生背着弟弟,追上我们,塞给我们一袋马铃薯,气喘吁吁地说:“老师们明年还要再来哦!”随后背影便消失在雨雾中。而我知道,以后也许回不去了。
支教以后,我意识到人生还有很多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应当换一种方式生活。决定三步走:转系,考研究生,做老师。
转到外语系,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毕竟市场营销是个热门。老师们知道我的计划后,都给予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辅导员肖老师赞扬我勇敢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路。考哲学专业研究生,更是“冷门中的冷门”,老师们继续支持,推荐我去湖南师大听哲学课,后来,我如愿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商院虽小,胸怀颇大,这应该就是大学应有的气度吧。
记者观察:从封闭教育到开放教育,湖南商学院坚持“大德育”理念,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据统计,该校80%以上的毕业生都扎根基层,60%以上奋斗在湖南经济社会一线岗位。
2005级学生邱匡炜讲述——“现在拼的是后劲”
我经历过三次高考才进入湖南商学院。进入大学,依旧不安分,做社会兼职、和朋友合伙开公司,忙得忘乎所以。大三第一学期,7门考试挂了2门,没当回事,班主任找我谈话,说了一句话,让我终生受用:“表面风光说明不了什么,没有真本事你很可能一事无成,现在的社会,拼的是后劲。”
我终于消停下来,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专业学习上。记得《设计概论》课布置了一个习题,需要去看一些新颖的设计,然后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创新性等各个角度去进行评论。我选择长沙各个高校的标志建筑,骑自行车把长沙所有高校走了一遍,后来我的作业被吸收为学校精品课程的内容,当成案例供学弟学妹们参考。我有两件这个时期的作品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
毕业后,我前往上海,进入著名的创意咨询公司上海梅高,从一个普通文案做到项目总监,去年,我来到电通广告有限公司,任客户总监。我很庆幸,大学期间的训练给了我后劲。
记者观察: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湖南商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学有所用”,投入近1000万元建立了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中心,开设了48门实验课程,355个实验项目,构建“人文素养类”、“基础理论类”、“实践应用类”课程合理搭配的模块教学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4%以上。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巢进文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