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名校风采

云南师范大学: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2-12-25文章来源:云南日报作者:刘红 储东华

  她有悠久的历史,她的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她也有辉煌的现在,最近,学校跻身国家中西部100所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她更有宏伟的目标

  《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大学800强排名显示,云南师范大学综合排名与2007年相比向前跃升74位,在全国省属重点师大中排名第12位,在西部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中排名第2位。云南师范大学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

  高端声音

  国家汉推基地和“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项目落户云南,对云南实施桥头堡建设意义重大。省教育厅及云南师范大学应认真地抓好这件事,使云南真正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省委书记秦光荣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走“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道路取得显著成效,可喜可贺。衷心希望云南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强化办学特色,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大学。

  省长李纪恒

  希望云南师大发挥区位优势和文化多样、气候宜人的优势,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良的学习交流环境,把基地建成先进示范基地,为汉语国际推广作出更大贡献,服务桥头堡建设和国家战略,增强我国在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教育和文化影响力。

  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

  云南师范大学实现10个方面的突破,成绩斐然,值得鼓励和总结。

  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

  云南师范大学为省委、省政府分忧,为学校减负,继新校区建设率先完成,学校化债又率先完成,值得各高校学习,开了好头,做了示范,应当表扬鼓励。

  副省长高峰

  探索新路径:综合集成

  云南师范大学有个校董会。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云师大校董会是学校的改革创新之举。通过校董会,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办学活力。

  2008年,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首创董事会介入高校发展的新模式。组建了由省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等12个厅局和昆明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6个州市的主要领导,清华紫光集团、红塔集团、云锡集团等15家国有大型企业董事长,马来西亚投资公司等12家海内外民营企业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76人组成的首届董事会,募集到1.3亿元发展基金,建立了由教师教育发展促进基金、大学生创业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9项专项基金构成的学校建设发展基金群。目前,校董会的力量还在壮大。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云南仁泽房地产开发公司、中豪商业集团、香港百骏集团等大型企业加入校董会,新增校董事会基金1100万元。

  其实,校董会就好比一滴水,折射出的是学校创新理念、改革发展的新气象。

  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源短缺问题,与部属大学相比,缺人才、缺经费、缺社会资源;二是学校运行机制问题,内部管理效率低下,缺乏校内外联通交互机制。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化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云师大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针对这两大难题,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为全国地方高校发展***难题探索出了新路径。

  “综合集成”就是要秉承开放式办学的思想和内外统筹的管理理念,通过综合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各方资源,集成转化为自身的优势。通过资源重组和共享,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学校整体功能的倍增和拓展,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综合集成”理念率先发表于2008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理论版,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文转载。随后,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清华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的“地方高校综合集成发展”相关论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一时间,这个创新理念在全国高校中引起广泛关注。今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云师大师生员工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走“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最近,学校跻身国家中西部100所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干劲倍增。

  在发展理念创新的基础上,云师大将理念落实到学校建设发展实践,进行了机制创新。创建了联通学校与社会的交互平台,从而形成集聚资金、人才和社会资源网络的发展机制。校董会是创举之一,类似的平台还有西南联大研究院、中国昆明泛亚人才教育与发展战略研究院、云南研究院等。与此同时,学校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使资源能够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优势。首先理顺学校与学院、学院与各部门、学校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度建设年、检查年、总结年等活动,形成高效顺畅的内部管理机制。其次把资源、权责向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部门和个人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重奖对学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同时确立了问责制度,强化行政执行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学校高度关注民生,有效解决了主体搬迁呈贡校区后教职工生活、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有效凝聚人心,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发动新引擎:人才强校

  西南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才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资源,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

  云师大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优化结构、控制总量、提高水平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启动实施“3211人才工程”,即“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中“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或“长江学者”实现零的突破,力争有3人以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达到20人以上;“云岭学者”、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和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00人;选拔培养“联大青年学者”1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的教师比例达到10%;建成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至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级哲社科学研究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启动实施“院士工程”,完善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实施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启动实施“联大青年学者”培养计划。学校在全省率先召开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动员大会,实施引进人才、造就名师,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强本固基工程”;提升科研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质量提升工程”;以及弘扬西南联大传统、重点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在内的“特色创新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

  “今年,学校跻身国家中西部100所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这是学校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可以带动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整体发展,对云南基础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叶燎原高兴地说,学校带头创建云南省教师教育联盟,联合省内15所高师院校,建设基础教育师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教师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打造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的教师教育共同体。不仅如此,云师大还带头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重点实施“六项人才计划”: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重点人才培育计划、高水平团队建设计划、联大青年学者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近期,该校将召开教学工作会,出台《云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云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些新政策必将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强校再上新台阶。

  创造新样本:立地顶天

  “所谓大学发展的"顶天立地",只有先立"地",才能实现顶"天"的宏伟目标。”云南师范大学校长杨林分析道,作为位于云南的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当然希望在全国同类院校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俯下身,切实服务国家、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热爱、投入和服务脚下这片热土,我们才能获得国家的更多关注,获得同行的更大认可。

  云师大成为首家落户云南的临沧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项目和科技惠民计划的支撑学校;云师大负责的云南“城镇上山”研究项目获得省政府立项资助;学校成功研发了目前我国技术最先进、提水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水泵,并在大理、文山、楚雄等地推广应用,为我省抗旱救灾做出重要贡献;在云南文化强省中承担了云南十大文化旅游规划项目中的五项;组建了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在昆明、文山、红河合作设立了3所师大附属中小学,扩大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对社会的供给。这些都是“立地顶天”的具体体现,也是云师大创造的以服务促发展的新样本。

  在该校最近召开的第六次科技工作大会上,出台了《云南师范大学关于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围绕学校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学校“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基本发展战略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树立一种理念:即以“协同创新,服务社会”为宗旨, 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一个体系:即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具有云南师范大学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两个转变:创新体系和创新组织向协同、流动、开放的机制转变,创新要素和资源向汇集、融合、联合的方向转变。实践三个破除:即破除教育、科技、经济、社会之间的壁垒,破除人才、学科、科研之间的壁垒,破除学校内部学科与学科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即服务社会发展工作、协同创新工作、重大项目和成果培养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创新文化建设工作、科研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工作。

  “中兴业,须人杰”,这是西南联大校歌中的一句歌词。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云师大这所有着厚重底蕴和光荣传统的学府,正以对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一份担当,加快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意气方遒地书写新的春秋。

  蓝图描绘

  “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的基本战略。”杨林说,学校将抓住3大机遇国家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国家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落实“全国教师工作大会”启动实施省部共建若干所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历史性机遇。突破4大瓶颈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阻碍跨越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缺乏杰出和领军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比较薄弱的瓶颈。实现5大任务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实现特色发展;成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人才培养主要基地;积极探索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努力提高办学保障能力,切实保障民生。建设六大学科群资源环境与能源学科群、教育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化学与生命学科群、应用语言学科群、文学与民族文化学科群,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以学科群为基础的发展平台,努力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的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

  观点

  校党委书记叶燎原:

  包容和合 君子风范

  云师大进入国家中西部100所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以后,要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或者什么样的文化来迎接机遇?我认为,要大力倡导包容和合、君子风范的文化氛围。

  包容是云师大在不断发展中凝练而成的大学品质。西南联大师生能够在外敌入侵、风雨如磐的艰苦岁月里激情不减、弦歌不辍,不仅因为拥有爱国传统和顽强精神,还因为拥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的气度。近年来学校成功实践的综合集成发展战略就充分体现了包容的核心理念。

  和合就是和谐、和睦,是指天地万物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的步伐也在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要敞开胸怀,团结协作,凝聚力量,汇集智慧,形成干事业的强大合力。

  君子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极力倡导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所作的著名演讲《论君子》中引用了《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提倡做君子,这种文化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办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大学的起源看,最早的大学只有一个功能,它是教育和教化的场所,目的是培养绅士。19世纪英国教育家亨利纽曼在《论君子》一文中提出:“一个人行事而不给他人招致痛苦,则合君子之义。”他的理念与大学培养绅士的理念是一致的。

  努力培养君子风范主要体现在要有担当,有担负天下兴亡的气度和胸怀;品行端正,始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尊重差异,为人处世和而不同;坦然对待个人得失,做人做事懂得谦让;善于与人合作共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团结协作、相互支持,虚心听取和领会不同意见,鼓励创造和探索,宽容挫折和失败,最大限度地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

  校长杨林:

  综合集成发展 内涵特色兴校

  综合集成战略是促进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校的一项重要思想创新,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跨越发展战略。

  “综合集成”就是要秉承开放式办学的思想和内外统筹的管理理念,通过综合国内、外各方资源,集成校内、校外多方优势,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重组和共享,达到大学整体功能的倍增和拓展,从而在有限时间内寻求跨越式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内涵特色兴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也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式。内涵式发展就是要通过挖掘学校现有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内部效率和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它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本目标,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科学整合内部要素为前进动力的自我发展,是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有机统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是培育学校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重点培育特色学科、特色校园文化和国际化办学特色,把学校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

  作为西南联大在昆明唯一遗脉的云南师范大学,挖掘和保护好西南联大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西南联大精神,这是内涵特色兴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西南联大是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和特殊价值意义的经典历史文化遗产,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必须发扬光大。

  名片

  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建校70余年来,学校秉承西南联大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现已成为一所拥有3300亩现代化校园,覆盖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10大学科门类,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教育体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08年以来,该校在全国地方高校中率先提出并实施“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战略,确立了“包容和合,君子风范”的学校文化核心理念。云师大党委书记叶燎原、校长杨林踌躇满志地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学校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以进入国家中西部100所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为契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成为中国西南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

  新闻延伸

  打造面向西南开放教育桥头堡

  11月25日,对云南师范大学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上午,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为落户该校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昆明)揭牌。晚上,由该校与云南省教育厅、省广播电视局共同承办的第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圆满闭幕。在鲜花和掌声中、在赞许与期望间,学校党委书记叶燎原、校长杨林信心满满:云师大要全力打造面向西南开放教育桥头堡。

  调整办学定位

  秉承西南联大开放办学的优良传统,云师大历来重视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形成汉语进修、本科和研究生教育3个层次,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11年底,共招收美国、英国、泰国、越南等61个国家的留学生约12000人次。目前,学校有各类留学生1586人,是云南省在校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早在本世纪初,学校前瞻性地确立了“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日益深入。近5年来,共招收泰国留学生2853人,培训泰国官员、教师和学生4000余人次。受泰国教育部委托,编写了泰国本土化汉语系列教材《创智汉语》。学校与泰国的友好交流得到泰国皇室的高度肯定,2011年诗琳通公主亲自颁发勋章给予奖励。

  随着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提出和推进,云师大调整办学思路,提出在桥头堡建设中构建高水平教育平台,并以此抢占云南高等教育面向东南亚、南亚拓展的制高点。2011年6月,国务院侨办与云南省政府签订“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协议,双方为落户云师大的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云南华文学院授牌。

  今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双百”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这两个目标,中华文化必须走出去与世界各国多元文化交流、交汇、交融,必须加快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为此,云师大审时度势,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汉语国际化推广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了打造面向西南开放教育桥头堡的发展目标。

  创新育人模式

  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云师大注重在招收学生、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合作办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大胆创新,合力并举,走出一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路。

  学校确立了“四一二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即学生通过分阶段一体化课程的四年学习,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具备应用英语和东南亚国家小语种二门外语的能力,同时获得国内国外二个大学的毕业文凭。实施了“二三四二”国际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即优化整合国内国外两种教育资源,国内国外学习相结合;与东南亚国家的大学共享教学资源,实施国内外联合开放办学,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确立“2+2”、“3+1”、“2+1”(国内教学年限+国外教学年限)3种培养类型,整班建制确定国内国外学习年限,实现课程体系的对接;利用国际课程、师资、实践和管理的四种人才培养平台,学生通过分阶段一体化课程的四年学习,毕业时可同时面向国内外两个就业市场。此外,学校在泰国、越南、缅甸共建6个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开展新能源开发利用、国际汉语师资培训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吸纳相关专业学生百余名参与实践,实现了“教-学-做”的统一。

  云南华文学院院长武友德介绍,在对外办学中,学校近年来开发了系列教材,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面向东南亚跨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国外汉语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现代汉语课程系统建设”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大学学报中首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刊载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论文。

  拓展合作平台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

  在国家汉办支持下,学校目前已建立了1个孔子学院(泰国清迈大学),3个孔子课堂(美国哈岗学区西达连中学、泰国南邦嘎啦亚尼中学和彭世洛醒民学校共建孔子课堂),5个汉语中心(加拿大、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学校把他们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实现学校“点面结合、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至今,学校共派出20余名教师到泰国大学任教,派出431名学生到泰国中小学任教,派出437名学生到泰国高校留学。

  近年来,受国家汉办委托,云师大先后为周边国家培训汉语教师共30期;为泰国、越南、缅甸、老挝培训中小学校长、汉语骨干教师和大学汉语教师1000余名,成为云南培训国外汉语教师数量最多的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24所重点高校之一,9年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636人(其中全日制中国学生210人、留学生275人、在职研究生151人)。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的建立对云师大的未来发展是一个重大转折,为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提供了一个重大的国际化支撑平台,对加快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云南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将竭尽全力,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强大,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我国面向西南周边国家本土化汉语国际教育的高地。”叶燎原、杨林代表学校郑重承诺。

  本报记者 刘红 储东华 采写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