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发布会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并致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樊一江,国家空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程承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湛等低空经济与太空经济领域资深科学家、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及实践先行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泉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眭纪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资深专家;以及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企业界与学术界代表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
张东刚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科学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发布《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科技革命历史新机遇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也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所需、改革所向。要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与“势”,构筑学科交叉融合“先行区”,主动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边界,以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研究创新;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破”与“立”,争创服务改革发展“引领区”,立足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产业需求,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涌现;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点”与“面”,打造国际合作交流“示范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愿同各方一道,向“新”而行、向“实”发力,建好建强研究中心,持续为以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形态发展赋能添翼,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成立仪式上,张东刚、杨孟飞为中国人民大学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人民大学将积极组织校内研究力量,与国内外领军团队开展高水平研究合作,打造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训高地,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低空与太空战略防御能力贡献重要力量。
专家发言环节,杨孟飞对中国人民大学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概要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六大重点领域,展望了太空经济及未来发展前沿。他表示,作为一名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科技的发展应当以在实践中提升人民获得感为依归。未来,我国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发展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相信研究中心能为服务和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蓬勃力量。
程承旗分享了他担任国家973计划技术首席领导创建的我国空天时空编码国家标准体系的历程,并指出在这一技术基础上,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空间极为广阔,如果说互联网经济极大地便利了人类信息交流,那么低空经济发展将在根本上重塑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时空距离。面对这一重要的产业变革与时代机遇,国家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适逢其时。期待研究中心能在未来与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形成合作联盟,共同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
范英提出,中国人民大学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大学对时代需求的积极响应,是新文科发展的重要进展和学科交叉的重要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愿与中国人民大学携手,共同探索研究低空经济与太空经济的设施条件、保障措施、法律法规、治理体系等,为低空经济与太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李湛介绍了苏州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他表示,2024年苏州完成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并开展多项试点。目前,全市拥有385家低空经济链上企业,产值超330亿元,在低空制造、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方面成果显著,还搭建了低空飞行服务监管平台与服务中心。未来,苏州将以“规则先行、场景牵引、市场导向、技术保障、安全第一”为原则,推动低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航空航天产业基础,积极探索太空经济发展。
发布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介绍《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情况及编委会组成,并面向全国发布征稿函。
《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联合策划,邀请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负责选题征集、评审和推荐,打造我国新质生产力研究的顶尖学术平台。文库将充分发挥优秀研究成果和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始终葆有对前沿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学术引领性,持续推出一批选题立意高、书稿质量优、社会影响大的精品力作,遴选优秀著作多语种版权输出、面向海外发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张东刚和李善同为《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揭幕。
郑新业发布文库首本著作《新质生产力:理论、事实与路径》主要成果。《新质生产力:理论、事实与路径》强调理论性、体现时代性、突出实践性,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致力于深入研究阐释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李善同对《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的发布表示祝贺。她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人民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搭建了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紧跟科技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勇于探索前沿问题。《新质生产力:理论、事实与路径》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概括了其发展的基本事实,并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路径,体现了高校智库在新质生产力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作,期待中国人民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高水平服务决策部门。
刘泉红表示,《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汇集了专家学者的理论思考和前瞻性构想,结合了丰富的实践案例,总结了重要的学术观点,期待后续系列成果发布,凝聚更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正能量。他进一步介绍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从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国内和国际等方面,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提供指引。
眭纪刚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引领的生产力质变,推动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迈向智能时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愈发重要。当前学界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战略意义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参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创新主体持续创新,需要形成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同时也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科研院所使命导向。《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由人大出版社出版,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学理基础,值得学者和政策研究者品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专家研讨环节,蓝箭航天副总裁张静茹,蓝箭鸿擎科技副总裁史耀中,银河航天政企合作总经理邢一春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法学院讲师刘洋等行业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出版社等承办。校内各职能部门、相关学院主要负责同志,《新质生产力研究文库》作者和青年教师代表等参加发布会。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