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全国政协委员呼吁: 全社会关心帮助大学生就业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03-19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未知

    中国经济网3月17日讯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不难?如何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就业问题?连日来,大学生就业成为委员们讨论就业问题时的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记者邀请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晓委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劳动产业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邱立成委员共同解读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改变大学生就业观

    记者:一份针对10万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现实,70%的毕业生希望在北京等直辖市和沿海开放地区工作,接近60%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工作,其中36%左右的毕业生希望从事公务员的职业。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邱立成: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相对过剩。一方面,大城市过于饱和,造成高级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对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农村来讲,大学生严重短缺。国家应当通过政策倾斜给予优惠条件,鼓励、引导大学生到不发达地区就业、发展。

    刘晓:在我看来,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我们贯彻"工学结合"的宗旨,如社区服务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就开始3天在学校学习,2天深入社区实践,大三有半年上岗实习,毕业时已经充分熟悉工作领域,充分掌握了工作既能。2007年我们有6300名毕业生,基本上都能顺利就业。

    记者:这样看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就业观是影响他们就业的重要因素。

    邱立成:对。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往往就考虑能拿到什么待遇,而企业等用人单位往往考虑大学生来了能创造什么价值,这其中往往存在落差。事实上,大学生必须先考虑自己能创造的价值,其次再考虑从中拿到多少回报。我建议大学生在就业之初,就要对当前劳动市场,对自身的能力价值由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完善人才培养结构

    记者: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那么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现象?

    邱立成:首先要看到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结构性失衡导致的。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的结构、大学生的技能结构如何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是关键。我建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环节,提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而一般高校培养人才时,就应该以培养就业导向,设置专业结构要社会需要的行业结构相吻合。

    刘晓:就职业教育本身来说,我们培养的不是创新型和研究型人才,而是技能型人才,我认为全国的职业院校都应该走上"工学结合"这条道路,让学生学习最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另外,需要转变观念的是,并不是职业院校才发展职业教育,地方一般普通本科、非研究型大学本科,也应当把就业当作教育的重要导向,"为就业而教",注重以岗位培养人才。目前的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不少就是从专科院校升级而来,我建议他们努力向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业教育转型。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已经开始行动,走到"工学结合"的道路上来。

    记者:这其中涉及到当前高等教育的转型问题。

    邱立成:是的。高校教育要从精英教育转向不同层次的立体化教育,不同高校要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以应对市场的需求。此外,学生还有一个终身学习的问题,不少大学生起点可能一样,但后来在社会中不断学习不同技能,提高了就业能力。目前,不少高校开展创新竞赛活动,鼓励高学生创业,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非常好的尝试。

    蔡达峰:就大学毕业生个人来说,就业困难确实与自身的择业观念、能力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换个角度来看,当前首先需要进一步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发展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产业,这是人口大国的必由之路。地区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人才资源配置、大学生毕业三者,形成相互支持的机制。其次,需要加快改进当前的用人制度和机制,建议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质量评估,将有关统计信息作为单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

    关心帮助这一特殊人群

    记者:如何看待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

    蔡达峰:一方面要关注新一届届大学生如何就业,另一方面要特别关照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未就业大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前舆论谈论这一群体时往往充满责备地说这个能力不够、那个观念不对,但是否应该给他们解决当前问题一些积极建议,是否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们更多机会呢?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这一群体!不能止于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记者:具体的说,应当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帮助这一群体?

    邱立成:未就业大学生群体从数量上很难统计,这一群体,无法纳入失业保险范畴,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救助体系,需要建立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制。

    蔡达峰:我更担心的是未就业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关系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对他们形成社会关照,全社会要体现人文关怀,表达出真挚情感关心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不要再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而是尽量激发他们进入社会的积极性。他们可能存在种种问题,但同样需要得到尊重,最终要让他们在社会中保持奋发的精神,保持理性的生活态度,不远离社会、不封闭自己。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形成专门机制统筹制定帮助政策,不能简单地纳入社会失业率控制标准内衡量;其次,建议筹集专门经费、开设帮助专项,给予他们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尽量设立岗位为他们创造临时就业机会;再次,建议对没有经济积累的的未就业大学生给予基本生活补贴,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标签:就业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