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绵阳市、德阳市等地区遭受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各市的人才损失惨重,流失严重。灾后重建,人才为先。当前,随着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在这一旷日持久的重建家园和生产恢复艰巨任务面前,如何迅速建立起包括党政、专业技术等各类人才队伍,无疑是打赢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这一硬仗刻不容缓的事情。
迅速集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受地震大灾难的影响,如何重建灾区的人才资源,引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援灾区建设,是当前救灾工作的重要任务。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灾难,1500多万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次生地质灾害的预防,灾后防疫,伤员救治,道路房屋的重建,等等,哪一项任务都异常艰巨,哪一项工程都不是短时间内即可告竣的。对此,我们别无选择,除了顽强坚守艰苦奋斗之外,还要集结更强大的专业力量,确保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的完胜。
大灾之后,灾区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各种疫情。由于四川汶川大地震涉及区域范围较大,加上近日洪水引发的“堰塞湖”等等,灾区目前最急需大量卫生防疫方面专家和工作人员。恢复农业生产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专家成为灾区急需人才。如果能尽快把灾区的农业,包括畜牧业(种、养殖业)恢复起来,就会在短时间内解决灾区人民蔬菜、肉类等问题,有利于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稳定。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学校和教师的损失最大。一年一度的高考和中考快到了,这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前途和命运,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教育人才,有效解决中小学的复课问题,应当加快速度补充中小学教师队伍。
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大楼的重新竖起、广场街道的再度修复,也不仅仅是灶头炉火的重新燃起,受灾同胞的心理世界,同样需要抚慰。精神的重建,应该与物质废墟一同进行。在经过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之后,受灾民众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心理打击,特别是那些在地震过程中失去了亲人的群众,他们的心灵目前是最脆弱的,是最需要理解和帮助的,灾区急需一大批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干预的专家和相关人员。如何把震塌的房屋建得更牢固、更防震,是灾后重建的一个大问题。重建家园是现实任务,需要对村镇进行科学布局。因此,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具有建筑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已迫在眉睫。重建规划是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下一段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没有进行城乡规划的地方受灾群众就特别多,做过规划的地方受灾群众的数量大大下降。由于条件所限,过去一些乡镇的选点没有科学依据,有的选在了地震断裂带上,或者选择一边临山、一边临水作为居民聚居区,这说明村镇的布局缺乏危机意识。
因此,选址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和次生灾害隐患区,选择安全的安置点,让老百姓能真正安居乐业,成为本次调整行政区划,加强规划的最基本思路。随着科学规划的逐步落实,规划建筑人才的集聚,一定能够解决好当地百姓的生产恢复和安居问题,从而把党中央、国务院对受灾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
尽快加强充实各级干部队伍
汶川大地震灾难,遇难者数万,受伤者数十万,其破坏程度在我国也实属罕见。灾难摧毁了生命、财产,灾区各企事业单位损失的干部也不在少数,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伤亡严重,给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带来重大影响。
以北川为例,许多干部在地震中遇难或失踪,北川县公安局折损2/3,北川县6名副县长中,3人遇难,3人失踪。县医院的160名医护人员,仅存4人,原本拥有144人的北川县公安局,仅幸存47人,北川县民政局20多名干部仅幸存5人,绵竹市汉旺镇镇政府干部职工全部被埋。人才的严重损失,给灾区的重建工作带了巨大影响。
进一步强化灾区党的基层组织,健全灾区的干部队伍组织体系,关系到灾区民心稳定和社会安定。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迅速重建在地震灾害中受损的党组织,加快补充配强灾区党政领导班子,四川省委采取多种方式遴选补充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领导力量。
5月30日,首批省级机关79名优秀年轻县处级干部紧急奔赴重灾区,支援灾后重建。这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都是各单位表现突出的业务骨干。灾后重建,是专业技术性极强的政府行为,它需要一大批多学科、多门类的专家,与懂技术、懂管理的官员协同作战,所以配备干部队伍时,一定要全力考察干部的专业背景及专业能力。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比如,可以从唐山、云南等地选拔干部,让他们参加灾后重建,因为他们的灾后重建以及同地震灾害打交道的经验有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央有关部门与高校博士团等进行人才招募,在灾区服务1—3年,他们个人既可以得到锻炼、获得经验,对灾区来讲,也获得了急需的人才。
与此同时,还要在严格考核、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就地起用那些表现突出的灾区干部。通过公开自荐以及联合推荐的方式,让那些有能力、有号召力的公民进入干部队伍。
创造各种条件吸引各类人才
灾区重建工作,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后备人才,要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条件,将外面的人才吸引到灾区去,帮助灾民建设家园。可以从全国各大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中动员招聘,如公安民警、医疗卫生以及农、林、牧、渔等专业技术人员,既可以解决他们就业,也可以帮助灾后重建,一举两得。优先招募“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优先选拔到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引导年轻学子投身灾后重建工作。
对参加灾后重建的人才,要多方争取政策,比如身份、户口、孩子上学等等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令人欣喜的是,成都、绵阳等市纷纷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办法,就如何重建灾区人力资源,引进更多人才支援灾区建设作出安排。从灾后重建聚集人才、促进受灾群众就业、激励人才支持重建等方面制定了倾斜和优惠政策,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条件,用城乡统筹的办法,将各类人才吸引到灾区去,帮助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促进产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
要让那些热心灾区重建的志愿者们,加入到灾后重建队伍中来。这些志愿者的热情要充分发挥,他们有知识,有热情,能吃苦,要在更多的领域让志愿者参加灾后重建。他们的无私奉献,是我们社会的希望,如果让他们进入灾后管理与服务行列,他们能发挥的作用,将不可低估。而将志愿者吸收到行政机构中来,对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更多的社会公益资金捐助灾区重建,也会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