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显示民企雇用2007届本科毕业生73.3万人,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6.2%, 同期国企、外企、政府事业单位的就业比例依次是26.4%、23.5%、12.3% 。
“ 民营企业/个体已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近日,麦可思公司(MyCOS)完成了一项“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个体共雇用2007届本科毕业生73.3万,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6.2%。而本科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中外合资/独资企业、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和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的就业比例分别是26.4%、23.5%、12.3%和1.6%。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30年。统计数字显示,民营经济目前已经占到GDP的65%和全国非农就业的80%左右,2007年纳税总额 4775亿元。很多民营企业用10年时间走过了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50年的道路和历程。而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人力资本的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大量本土企业国际化,加入民营企业实质上成为低成本进入国际人才市场的捷径,再加上有竞争力的薪酬,这都成为民营企业吸引大学生的主要因素。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结构性失业情况早在2003年就已经出现。“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这样形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与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几乎同步的是,我国民营企业也在2003年迎来了发展拐点。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对不同所有制主体,在法律上要“平等”保护,经济上要“平等”竞争。有评论指出,“两个平等”是十七大非公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为民营企业的成长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大学生就业需求,另一方面是日益凸现的民营企业人才缺口,但是二者初遇,却非皆大欢喜。
目前,民营经济的行业准入、融资难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 环境中,即过热和过冷的行业同时存在,“过热行业主要是与地方政府为GDP而推动的工程有关的行业,而过冷行业主要是民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
“民营经济在各个地方的发展极不平衡,总体来说碰到的困难很大。”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层次低、企业内部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担忧,使得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民营企业望而却步。人才难招,更难留。这是普遍存在于企业尤其是民企的问题。研究资料显示,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应在15%左右,而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
让民营企业感到忧虑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问题。今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包括企业为员工交纳的劳动保险等“五金”和终止劳动合同时企业要付的补偿金以及职工带薪休假费用等。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更注重大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学历,这是因为企业必须雇用高素质、能力强的员工,才能降低用人成本,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根据麦可思调查,2007届本科毕业生工作要求水平最高的5项基本能力依次是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而目前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都达不到工作要求。
应该怎样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教育部2003年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教育制度改革要深化,包括招生数量、培养内容、培养方式,都应该和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也将促进大学生就业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通过政策去引导企业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008年5月27日,四部门联合启动“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同步开展网上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而早在此前一个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一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活动中明确表示,要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鼓励各行各业积极吸纳毕业生,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大量地吸纳高校毕业生。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