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求职就业

首位“硕士村官”杨本伦缘何败走麦城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08-06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张晓晶

  1992年,硕士研究生、28岁的杨本伦主动放弃了国家人事部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支书,成为我国首位“硕士村官”。六年后,屡屡受挫的杨本伦伤心地离开农村南下打工。
  最近,已经弃政从商的杨本伦对记者畅谈了自己当村官六年的收获与失误。“当村官,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经历,至今没有后悔过。”他说,现在我国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农村和大学生都是双赢之举,但愿他的经历能够对大学生村官有所启发。

“硕士村官”给农村带来新风

  杨本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1992年10月,他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任村支部书记。当时,全村2500口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岭地,没有农副业项目,80%的村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杨本伦的到来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带来了活力和开放意识。在下村之前,杨本伦利用半年时间到各地农村参观,寻找农村发展的路子。回村后,他确立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林果业,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调整,并与村民签订了50年土地承包合同,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他还主持修建了市场,鼓励个体经商,把商品意识带入了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另外,他在任期间,还争取多项资金给村里兴修水利工程、修路。
  杨本伦说:“每干一件事情,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都超出了我的想象。”东北庄村的土地划分一直零零散散,形不成规模,要调整种植结构,必须重新划分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山地重新划片那会儿,杨本伦经常顾不得吃午饭,十天半月不回家。为了把村里位置最好的一块坟地改建成市场,杨本伦被人打得头破血流。现在,记者看到原先路旁的坟地建成了附近有名的集散市场,东北庄的村民有了越来越强烈的经商意识。
  “在农村的六年经历,让我受益终生,使我更了解基层工作和百姓疾苦,工作更有韧劲,心理承受能力更强,这些是在机关里学不到的。”他说。
  东北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光宝当时是村里的副书记,他对记者说:“如果没有杨本伦,东北庄村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样子。农村太需要人才了,村干部没文化,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农村发展后继无人,没有人才啥事也干不了。”

“水土不服”的村官败走农村

  1998年,杨本伦当村官六年后,因为处境尴尬,不得不选择离开。过去多年以来,对于自己的“败走”经历,他神情淡定地总结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想干事,理论水平较高,工作有热情,但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实践经验不足,眼高手低,到农村后容易“水土不服”。他坦言,这是自己最后不得不选择离开的主要原因。
  他说,自己的一个失误是对农村经济不很了解,盲目跟风兴办企业,结果上了几个村办小厂,上一个垮一个。这件事影响了他在村里的威信。另一个失误是村两委班子调整太频繁,没有形成很好的凝聚力,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在农村要想混太容易了,还能捞到不少的实惠,但要想干点事太难了。”回头看看自己艰辛的六年村官生活,杨本伦说自己最主要的失误是没与县、乡及有关部门搞好关系,工作急于求成,不被理解,没有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杨本伦说,由于经常忙于跑项目、拉资金,乡里开会他很少参加,对乡里安排的工作也不积极。比如:当时乡里收“三提五统”,东北庄村总是拖到最后;乡里让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别的村报2000元,杨本伦只报1500元;乡里摊派订报纸,杨本伦经常一口回绝。杨本伦还主持制定了招待纪律,乡里来人一律不招待。杨本伦说,这些举措深受老百姓欢迎,但是一些上级领导并不满意,有一段时间村里很冷清,几乎没有上级领导下村来。
  田光宝说,杨本伦的品行没得说,不怕吃苦,想干事,为了把厂子办好,他每天把两张桌子拼起来睡在厂里;但是他不熟悉农村工作,不接地气,很多思路太超前,群众不理解,领导不支持,最后败走也是早晚的事。他对记者说:“杨本伦的弱点也是大学生的通病。大学生进农村我举双手欢迎,可又担心这些‘飞鸽牌’的大学生干不了事。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干点事,首先要适应农村环境,这是第一关。”

让大学生下得来,留得住,能干事

  从今年开始,中组部等部门要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杨本伦认为,国家号召大学生进村是双赢之举,对农村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提升都有好处。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尤其是农村的工作环境与机关有很大不同,在农村工作光喊不行,要有符合实际、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而这恰恰是大学生身上最缺少的。
  杨本伦离开农村后,南下打工,几经周折,终于在商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现任淄博信誉楼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把一个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
  对于自己当村官六年的经历,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尽管现实和当初他的理想有很大差距,但农村的工作生活经历教给了他很多很多。
  他说,一些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为什么在农村的环境中成长不起来?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把进村当作提升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不断调整心态,调整工作方式和目标。从各级党政部门来说,要对大学生跟上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定位,适应环境,最后有所成就。另外,还应加快用人制度改革,使基层干部有更多上升空间,让更多下基层的大学生能够留得下。
  杨本伦说:“党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帮扶指导,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他认为,“大学生村官”刚从学校走向社会,对农村基层工作比较陌生,组织部门应该首先明确大学生应该“干什么”,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其次,应该建立健全培养锻炼机制,引导大学生“怎么干”。通过开展定期培训与经常性培训,讲授政策理论、农村法律法规等内容,让他们尽快了解基层情况和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帮助他们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第三,对每名“大学生村官”都应安排有经验的基层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实行结对跟踪培养,定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杨本伦说:“现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与我当时有很大不同,党政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帮带机制更加健全,相信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农村找到用武之地,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杨本伦’。”

标签:就业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