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伍修琼)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就业岗位大量流失,加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11万人,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之最。各地各部门响应中央号召,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
2008年12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启动“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帮扶力度大的措施办法,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主要是在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不同时期,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大招聘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上述活动,有望做到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毕业生登记失业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60%以上;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登记认定制度,登记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为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部先后出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四大政策和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等七大举措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各地政府和高校纷纷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不少高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引入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择业能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提高就业工作的服务水平。拓展各种就业资源,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信息服务。江苏省决定自2009年起在全省实施“一村一社区1名大学生工程”,通过重点解决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事业编制、户口档案、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及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补贴等实际问题,实现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