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9-02-09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未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值得深入分析。

    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供需分析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59万人。2003—2007年,教育部直属和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30.08万人增长到39万人,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52.46万人增长到352.1万人,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5.21万人增长到56.69万人。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

    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为此,笔者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数据,对2003年第三季度、2008年第三季度高校毕业生供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

    (1)劳动力市场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例方面,2003年为17.7%,2008年为22.7%,上升了5个百分点。第三季度需求人数从47万人上升到100多万人,说明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吸纳能力。

    (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占整个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的比例方面,2003年为23.7%,2008年为28.4%,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求职人数从近70万人上升到近140万人,说明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与劳动力市场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同步增长。

    (3)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比较。2003年,劳动力市场对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人数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人数之比为0.65,本科生则为0.71,研究生为1.19;2008年三者分别为0.77、0.77和0.96,说明劳动力市场对专科、本科毕业生的容纳能力在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专科)就业形势稍好。对研究生而言,虽然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有所下降,但整体上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整体上是与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规模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需求越大。2000—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别累计为366.81万人、234.81万人和159.32万人,同期东、中、西部区域就业人口规模增加值分别为1814万人、500万人和816万人。社会各部门及企业因职工退休而带来的大学生就业规模没有统计。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劳动力市场容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最强,西部区域次之,中部区域较弱。

    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1.高校毕业生层次

    2003—2007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规模从92.96万人增长到199.59万人,专科毕业生规模(主要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从94.79万人增长到248.2万人。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统计,同期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对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规模从34.55万人增长到116.55万人,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规模从112.86万人增长到258.08万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本科毕业生规模偏大。

    劳动力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反映了产业经济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要求。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在劳动力市场对专科层次人才需求的带动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数年保持增长。

    2.高校毕业生专业需求程度

    根据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2007年11个一级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哲学82.27%;经济学84.71%;法学79.45%;教育学80.28%;文学84.58%;历史学84.18%;理学87.30%;工学90.57%;农学89.78%;医学77.28%;管理学85.19%。

    近年来,受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的拉动,特别是制造业的需求,劳动力市场对工学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使工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所有11个一级学科中最高。2004—2007年,工学类专业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规模分别为81.21万人、109.1万人、134.17万人、159.41万人,相应的就业率分别达到91.55%、90%、92.39%、90.57%。

    根据对接受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最多的10个省市统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法学、会计学、英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软件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3.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体,他们主要在本省范围内就业,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是促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

    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到东部11个省市就业的比例为58.5%,到中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0.2%,到西部12个省区就业的比例为21.2%,说明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2007年,接收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10个省市是广东、江苏、湖北、上海、北京、山东、四川、陕西、辽宁、浙江。

    4.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目标主要通过就业待遇、就业岗位、个人发展等方面体现,并影响到职业开发和职业决策。

    根据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流向分析,2007年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为:考取研究生占23.26%;国有企业占13.23%;三资企业占8.48%;其他企业占18.75%;出国升学占3.32%;机关占2.03%;中初级教学单位占1.91%;科研设计单位占1.14%;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到高校、医疗卫生单位就业。其中,到机关、高校以及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近年来,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根据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统计,2004—2007年自主创业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0.31%、0.28%、0.75%、0.33%。

    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自2002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显现出来。一方面,国家自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大规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就业挑战,促进大学生就业。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于近期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七项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和教育部制定的扩大就业的相关政策,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第一线工作;支持高校毕业生入伍,投身国防建设;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等。

    (2)省级政府在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建立和完善教育部门、劳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统一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加强教育部门、劳动就业部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的合作,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经费、政策、项目的支持,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

    (3)建立和完善全国和区域的人才需求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注重大学生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职业开发和职业决策。

    (4)适应劳动力市场对高等教育各类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办学格局;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农业、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紧缺人才。”

    (5)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化,灵活就业、待就业的毕业生数量继续增加。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例如,过去一般每年第三季度高校毕业生供需规模最大,第二季度、第四季度相近,第一季度最小。但2008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供需状况出现了常态化趋势。前三个季度需求规模分别为112.25、110.79、107.46万人,求职规模分别为129.07、141.82、139.39万人。对于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需要及时加以研究,以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标签:就业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