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达到空前的611万。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为这611万人“找饭碗”,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自主创业不失为年轻人的一种好选择,然而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又为青年人的创业之路设置了不少“障碍”。
为创业学生提供小额贷款
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建议,商业银行应该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设立创业小额贷款,由政府出面担保,另一方面,工商部门也要进一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准入门槛。王林委员则提出设立“青年创业担保基金”,由政府牵头,组织共青团等相关单位和企业参股,为初次创业青年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为二次创业的青年企业家提供融资服务。
创业课堂要开进校园
一直关注青年创业问题的王林委员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只有22.4%的青年自认为拥有发达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经验,而77.6%的青年认为自己在很多社会问题上都“不明白”。“他们感到非常缺乏创业经验,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项目推荐、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经营管理等等。”王委员建议,政府应该把创业技能培训尽可能地送到年轻人身边。
提高到农村就业的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王元成说,农村理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广阔天地”,“但是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基层、去农村?就因为那里不仅艰苦,而且待遇太低。”他认为,政策待遇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对其就业意愿有重要影响,因此政府一定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一定要照顾到大学生到农村之后所面临的职务晋升、工资发放、福利待遇、各种保险的缴纳、档案和户口管理一系列问题,要让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有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
积极发展“草根经济”
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体的“草根经济”在我国拥有非常强大生命力。全国政协委员、国开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表示,“草根经济 ”具有投资少、机制好、转向灵、见效快、代谢能力强的特点。目前,我国75%的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刘委员认为,在当前出口大幅下滑、消费增长缓慢、投资见效尚需时日的形势下,发展“草根经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意义更加重大,而现有金融体系对“草根经济”的服务严重不足,制约了它的发展。他建议政府应该制定适合“草根金融”发展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传统机构部分从事的小额信贷业务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对完全独立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则推行低率营业税和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
本报记者 赵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