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000名大学生社工三年内将走马上任,届时全市每个社区 将有两名大学生
大学生社工是权宜之计吗?
是“化危为机”之举,化大学生就业难之危,为加快推进社区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之机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社会职业,对不少人来说可能还比较生疏。如今,这个职业已经在悄悄升温。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职业的兴衰,其背后体现了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调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社会建设列为四大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诸多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有机部分,“社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北京为例,为了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之后,该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这个新机构主要职能是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志愿者工作和社会领域党建等,这在以前都是薄弱环节。
“我们提出,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在北京社区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北京社工委书记、社会办主任宋贵伦告诉记者,从总体上来说,北京市社区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工作方式偏于传统,这与新形势下现代化社区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据统计,北京市社区现有1.6万名专职工作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下的仅占29.2%,50岁以上的占3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9.8%,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2.4%;从事社区工作前,已从原工作岗位离退休的占24.1%,下岗待业人员占52.1%。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趁着眼下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之机,北京各区县的社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新人员,要求应聘人员40岁以下、学历在大专以上。宋贵伦说,从报名看,非常踊跃,其中不乏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博士研究生。
除了这一常规性的“招兵买马”,针对今年金融危机下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北京市推出新举措,从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用5000名本科生、研究生到社区,做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专职工作者。具体步骤为:今明年各2000人,后年1000人。这三批社区服务岗位由北京市财政和区财政“买断”。
“一方面是解决了眼前的困难,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加快了北京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进程,是‘化危为机’之举——化大学生就业难之危,为加快推进社区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之机。”宋贵伦所言不虚,跟其他省份一样,北京也承载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据统计,今年北京市将有21万大学生面临毕业,比去年增加1.4万人,创历史新高。
据悉,这些社区工作岗位主要以应届的北京生源毕业生为主,而外地生源的优秀毕业生也将被充分考虑。外地生源一旦被选聘,经过两年工作的考察,如果表现良好,可以解决北京户口。
薪酬和待遇也是很多人关心的。宋贵伦说,待遇低、任务重一直是社区队伍建设不利因素。据调查,北京市此前社工队伍的年收入只有2.4万元,远远低于北京市职工年收入3.9万元的平均水平。2008年9月,北京市首次召开社会建设大会,出台了《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首次对社区工作者的待遇等进行了规定。按照此办法,从2008年1月补起,社工的年收入已达到3.4万元。
“这个收入是比较合理的,相当于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待遇。”宋贵伦说。
大学生进社区是大材小用?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很大一块要由社区承担,没有一定的服务能力很难做好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社工就是在居委会、街道及社区贴个通知、调节个纠纷的大爷大妈们。让大学生去社区做一些琐碎的工作,会不会大材小用?这种对社工职业的模糊认识并不少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只是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水管子是否有人换、老年人是否有人陪着看病等,而是越来越多样化,层次也越来越高。社区工作,无论是居委会的自治、居委会党组织的工作,还是社区服务站的公共服务,仅仅靠热情、奉献精神,没有一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很难把社区工作做好。”宋贵伦说。
宋贵伦认为,政府应该有两大职能: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责主要在市区政府以及各个行政执法单位,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很大一块要由社区和街道办事处承担。眼下,北京市尝试通过建设新型社区服务站,说白了,相当于社区的“办事大厅”,将政府的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北京市政府今年准备拿出2亿元,再建200个规范化社区服务站。“这些都是大学生社工发挥才能的领域。”宋贵伦说。
按照部署,大学生社工的岗位主要分布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和商务楼宇里。据统计,北京市有2500个社区、1200多座商务楼宇,而且近年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如雨后春笋,共有100多万个。据粗略统计,随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步伐加大,北京市70%-80%领域的人群在社会建设的领域。大学生社工的工作空间有多大,不言而喻。
“我觉得,大学生做社工可以有效地避免专业对口学生有专业无职业,社区工作人员有职业不专业的尴尬。”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四学生李昕说,以往师哥师姐们在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时,不得不频繁地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专业”,大多数人最后的工作跟专业无关,陷入一种学而无用的境地。
从大一起,李昕就在北京的社区实习,他发现,传统的社工的工作方法有的并不正确。比如,拆迁纠纷是经常碰到的。居委会处理的办法过于简单,就是递单子、劝说拆迁户尽早搬走,而不是首先区分案主的要求是否合法合理。对于社区的残疾人,通常是努力为他们申请低保、补助,靠残吃残,而不是“助人自助 ”。李昕在实习的过程中,就试图用专业方法来纠正,颇有成效。
如今,正赶上北京各区县的居委会招录新人,让李昕和同学们非常兴奋,大多数同学都报名了,热爱社会工作的李昕说,比师哥师姐们幸运的是,他赶上了社区工作蓬勃发展的机会,“我相信,我学的专业是春天的专业!”
“高校毕业生具有知识层次相对较高、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精神活力相对充足的优势,能够有力地促进扩展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领域,创新社区服务的方式,改进社区管理的方法,提高社区管理的水平。”宋贵伦说。
“小巷总理”面临哪些挑战?
有专职从事社保、司法纠治的,还有为特定人群服务的,要求社工的相关专业知识特别丰富
社会工作涉及面宽广,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卫生保健、残障康复、优抚安置、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无不涉猎。对于今年要踏上社区岗位的2000名大学生来说,要做好一名“小巷总理”,要面临哪些挑战呢?
北京市建工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四学生马薇已经报名北京西城区社区工作人员的招聘,而且取得了做工程师父母的支持。马薇亲切地形容自己将来的职业是“京城里的社区官”。马薇的师哥师姐有在农村做“村官”的,她经常去看望他们,基层就业的活力在深深吸引着她。“比起村官,社区官面临的人群不一样,村官面对的是村民,因此,土地政策方面的知识要特别熟悉,社区官面对的是城镇居民,怎么办理社保手续等知识就要及时学习。”马薇说,社工也有具体的分工,有专职从事社保、残疾人服务、司法纠治的,还有为妇女、老人、社区志愿者等特定人群服务的,所以要求社工的相关专业知识特别丰富。
马薇说,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性特别强,在学校时,别的专业实习时间为400小时,社会专业就要800小时,但是,马薇还是觉得不够用,尤其是她在房山区一个社区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等方面还是欠缺。“挑战不仅仅是针对我们学生的,也是给学校培养人才提出来的。 ”她建议,最好在专业教学时定位明确,可以分医疗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方向侧重培养学生。
大学生做社工,也会面临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丰富的考验。在社区实习时,让李昕感觉特别棘手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纠纷:孩子跟着离异的母亲,孩子的父亲太想孩子了,经常来小区看望,但孩子姥姥不让看,一来就闹。“我去处理时,他们都觉得我自己还是个孩子,根本不信任我。”
“当然,大学生做社工需要社区根据他们的特长来安排,要人尽其才。”北京双寺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宝平说,让大学生去调节家庭纠纷就显得“阅历浅了些”,只能以后边工作边积累,但是青少年教育却是他们拿手的,可以发挥他们这方面的特长。
北京西城区社工委副书记高建军建议,大学生做社工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记住“耐烦”两字,因为居民什么问题都可能找上门来,邻里吵架啊,养狗养猫啊,非常琐碎,一定要有足够的热心和服务精神,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做好一名“小巷总理”。
-本报记者 赵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