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国顶尖人才流失居世界首位的窘况,一系列重大引智工程正在实施——
新一轮尖端人才归国潮呼之欲出
中国科协2008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的这一比例则为76%,大部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博士重复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中国社科院在《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
这一让国人心情复杂的境况即将成为历史。
今天下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启动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强化海外引智工作,分层次、有重点地吸引和资助一批活跃在国际前沿的海外优秀学者和外国科学家到中科院访问和工作;同时,鼓励中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建立一支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根据规划,未来5年,中科院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支持领军人才600名,引进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600名,培养造就优秀支撑和管理人才600名,培养支持青年创新人才6000名,吸引和资助1500名海外优秀学者和外国科学家来中科院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科院正在悄然开展一系列重大引智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支撑与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和“海外智力引进与人才国际交流培养计划”。
2008年年底,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5年到10年内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2000名左右的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中国科协在梳理即将举行的年会新特色时,第一条就异常醒目:与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海智计划”密切结合起来,邀请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交流考察,积极为海外科技工作者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牵线搭桥。
“古人云: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分管人才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感慨,纵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可见,人才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是何等重要!”
白春礼表示,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大对35岁以下优秀青年创新人才的支持,通过多项资助计划和激励措施,为有潜质的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高标准的人才引进门槛能否收到预期的成效?
针对这一疑问,中国科学院一位参与人才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介绍,中科院目前已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1998年,中科院启动“百人计划”,截至2008年年底,通过该计划引进和支持的优秀青年人才共计1601人,其中“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1122人,20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百人计划”并获得支持。从引进的海外人才看,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半数入选者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
他们入选时的平均年龄为37.4岁,获博士学位后在海外平均工作5.3年。
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的现场提问时,白春礼表示,从客观规律来讲,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出国人才流失到逐渐回归的过程,1978年以后,我国的确出现了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但最近几年的数据表明,公派留学人才的派出量和回归量正在趋于平衡。“随着千人计划等一系列措施的展开和各类人才回归通道的打通,必将带来新一轮的归国潮。”
有观察人士认为,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三位,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按照人才回归的规律,我国即将迎来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的高峰期;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140万名优秀人才负笈海外,他们中的2/3长期留在国外学习和工作,许多人已经成长为术业有专攻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正值年富力强、创新活力最为旺盛的时期,现在把他们引回来,正当其时。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