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没几个月,可打电话来倾诉工作不顺心的学生却不少,有些学生已经跳了几次槽了。”近日,有高校辅导员向记者反映:近一个月来,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情绪表现得格外明显。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发现,离开象牙塔,不少职场新人确实不适应。
张雯(化名)是武昌某省属高校化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研究生。今年6月,她应聘到上海一家外资医药贸易公司工作。不到三个月,张雯对这份工作的美好幻想被现实击了个粉碎。她主要负责印度区域的业务,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电话、发邮件。有时候因为与客户沟通不畅,一个星期都难接下一张订单。虽然公司考虑到她是新人,已经减少了一半的业务量,可即使这样,她也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本以为自己很优秀,没想到其实挺没用的!”张雯无奈地说,她已经无心恋战,写好了辞职报告。“工作了才发现学校原来这么好,不用每天绷紧神经看自己的业绩排名,有烦恼还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倾诉。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待在学校一直不工作。”她说。
无独有偶。工作半年来,湖北工业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小张已经跳了三四次槽,其中工作时间最短的一次,他只在南湖附近一家销售公司待了不到一个月。
“看不惯一些同事为了争抢客户勾心斗角,或对工作待遇不满意时,我就会跳槽。”小张说,现在一旦感觉工作难以胜任,就会自然产生跳槽的想法。“我也知道这是一种逃避的态度,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好处,可我实在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久一些。”
职业专家表示,因为对工作期望过高或者急于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初入职场的前3—6个月的试用期是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浮躁期,最容易出现频繁跳槽。他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主动多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也应有充分准确的认识,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明确规划,尽早开始有针对性的工作实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此外,学校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上,也应注意多打“预防针”,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