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求职就业

第一份工之职场新人:挖掘第一份工带来的财富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0-08-23文章来源:新京报作者:许海玉

  65%的职场人对于第一份工作不满意,薪酬不符排在不满因素的第一位,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前程无忧近日所做的“第一份工作”的网上调查显示,对第一份工作不满已成为职场常态。

  在本次调查中,35%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基本吻合,而65%的人则表示“相差甚远”。薪酬、环境、行业、兴趣、职位成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不满的5大因素。究其原因,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当初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原因是“有份工作就行了”;“受家人影响”的因素也占到了8%;“专业对口”、“公司品牌和规模”的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

  调查同时显示,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

  由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联合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针对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325位大学生开展的,名为“快乐工作指数大调查”的调研显示,有73%的大学生不满意当前工作,更有81%的大学生表示当前的工作并不快乐。

  “能在第一次工作就找到心仪的职业方向的人确实不多。”北大纵横管理集团合伙人武如宪分析:首先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不少人的首要选择是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并非追求事业。

  其次是对自己职业方向及个人实际状况不了解。“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清晰认识,同时也不能完全了解个人优势及不足,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存在很大的盲从性。”武如宪认为,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个人对工作回报的要求逐渐提高也是许多人放弃第一份工作的原因。

  ■ 专家观点

  寻找第一份工作带来的财富

  ●王剑,前程无忧职场顾问

  行业内的工作经验只代表了一个人在行业内的位置,而职场教训、工作思路、人脉积累等等收获,却代表着他在职场里的位置。无论第一份工作是否如自己所愿,应采取“既选之则安之”的对策。过快地否定并且打退堂鼓不是上策,不如挖掘它的可取之处,比如工作方法、人际交往、处事经验等等。通过第一份工作,把自己曾经建立的“空中楼阁”落实到地,把纸上谈兵变成真枪实弹。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这些都是第一份工作可以带来的巨大财富。

  ■ 声音

  在第一份工作中,首先要逐渐体会工作与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了解工作环境对每一位员工的要求,使自己能完成由学校到职场的一个心理上的转变。其次,通过第一份工作,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真思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追寻的方向及个人综合条件是否相适应,在工作中确定一个职业方向或目标。(武如宪,北大纵横管理集团合伙人)

  ■ 晒工作

  第一份工作的作用潜移默化

  ●卢卫东,德勤管理咨询技术整合服务部合伙人,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专业,从业14年

  卢卫东坦言自己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并没有抱着多大理想,也没有规划,当时就想留在上海而已。“我家里条件并不优越,我学的是数学专业,就业面也很窄。”

  卢卫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电信技术研究所做应用系统开发,由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不匹配,自身水平和公司的期望相差甚远,当时他感觉很尴尬也很痛苦。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同事、查阅书籍,虽然前半年困难重重,但卢卫东还是积极主动地去面对。“我始终认为既然做了,就要脚踏实地去做。”

  卢卫东从第一份工作中也获得了不小收获。“一是专业知识有很大提升,包括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和对电信业务的理解。二是通过实践,有了新理念和想法,为客户提升价值的理念慢慢在形成。”

  在卢卫东看来,第一份工作是否急着跳槽,取决于是否有很好的机会。抱着这种想法,卢卫东的第一份工作持续了两年多,在他感觉自己已无太大发展空间时跳槽去了证券公司,但由于自己在金融业中不具备优势,尝试了三个月后,考虑到之前IT行业的经验累积,卢卫东依旧回到了IT行业。

  虽然是同一行业,但此时卢卫东的工作重心,已经由纯技术开始向客户方向倾斜,更多的和客户交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分析。“这算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小的转型,也正是第一份工作中萌生的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意识,让我逐渐找到了方向。”

  随后的12年,卢卫东扎根于IT行业。在从事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卢卫东逐步将IT咨询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卢卫东说:“很多事情需要体验,但体验的同时要善于总结。”

  【点评】

  卢卫东成功的转型,首先在于他能够在第一份工作中坚持两年,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份工作,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从中找出自己的职业定位。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后,开始寻找实现职业目标的通道。在咨询公司的平台中,渐渐展现了自己在IT行业中积累的能力和优势,并使其聚焦,形成了核心竞争能力。

  别让跳槽成为惯性

  ●薛鹏,2007年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因为认定HR的工作可以“永不被裁”,薛鹏在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原专业,参加了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又通过家人关系,进入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部。

  进公司后,他感觉人力资源的工作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由于公司管理不够规范,人力资源部门的许多工作不专业。“除了办入职、离职手续外,没有其他事可做。”因为希望自己能了解人力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有全面发展,2008年初,薛鹏辞职,到一家国际货运企业做了招聘专员。但薛鹏发现这家企业相对之前的公司更不规范,承诺给自己的薪酬始终无法兑现,几个月后,他再一次跳槽到了另一家外贸公司做培训专员。

  2008年春节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薛鹏所在的民营公司遇到诸多压力,公司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本以为做人力资源可以“永不被裁”的薛鹏,由于在公司尚属新人最终被裁。“当时感觉有些后悔,在第一家公司,如果能踏实做下来,至少不会成为裁员对象。”薛鹏说。

  之后的经历让薛鹏更感觉到后悔,他加入了金融危机下求职的大潮。由于他在人力资源领域没有太深的积淀,再加上换工作频繁以及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连续找了几个月工作无果的薛鹏感到身心俱疲。无奈之下,薛鹏进入一家房产公司做起了房产经纪人。这之后,薛鹏又换了两次工作,均因各种原因辞职。

  “没想到一次不合适的跳槽会引发之后的这么多次跳槽。”薛鹏担心自己陷入了一场可怕的恶性循环。

  【点评】

  只看跳槽后的职位高低,却不去考察新公司的环境和文化;只认准了一个热门行业,却忽视了自己的人格、兴趣和专业背景;一味追求高薪,放弃了眼前的工作选择跳槽到陌生的领域。种种原因都是薛鹏频繁跳槽的原因。而多次跳槽,企业往往会对其稳定性产生疑问,所以无形中又增加了求职的难度。因此,当跳槽成了一种惯性,跳槽也变成了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致命杀手。

  如果不满第一份工作,能在跳槽前充分考虑自己的内在职业取向,了解新公司的企业实力、环境和文化背景,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全面了解,充分做好准备再去应聘,这样获得的新工作自然会变得稳定许多。(点评:洪向阳,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记者 许海玉)

标签:高校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