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回归十年香港内地教育交流活跃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7-06-30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未知

  家住香港新界的学生阮思敏这两天格外开心,经过四年苦读,6月28日,她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四年前,一门心思要当老师的她,考上了她心目中“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于数学科学学院。她告诉记者,她的理想是当一名中学教师。

  像阮思敏这样在内地高校求学的香港学生近几年越来越多。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由于内地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本科教学优势明显,在中医、传统文化及艺术等方面底蕴深厚,目前在内地高校(科研院所)学习的香港学生(含研究生、本科生)已超过8000人。

  国家一直鼓励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并设立了专门的联合招生统一考试,要求招生院校按照“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重视香港学生的培养工作。2006年,国家对港澳生实行同等收费并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学金最高额度为每生每年8000元人民币,最低额度为每生每年2000元人民币。为吸引更多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国家还开通了面向港澳台地区的招生信息网,专门介绍报考内地院校的有关政策、程序和方法。

  伴随着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人数的不断增多,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6年,香港8所政府资助的高校在内地共录取1395人,到校报到1301人,加上其他4所私立高校共在内地招生近1500人。香港高校认为,内地生源素质比较高,对改善香港高校的生源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香港高校的竞争力有一定的作用。迄今为止,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学校增至12所(2006年增加了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珠海学院),生源省份扩大到25个。目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参加到内地高考统招体系,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其他高校仍采取依据内地高校成绩和辅以面试的办法招生。

  教育部港澳台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内地高校在香港招生,这样一种互动的做法,既是一种教育交流,可以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同时又有利于情感交流,可以增强香港青年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助于促进“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是互利共赢的。

  据悉,回归十年来,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尽管香港特区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制度,但因为是在“一国”之内,香港与内地各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发展迅速。

  首先是教育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覆盖面不断扩大。回归以后,两地的教育交流空前活跃。每年仅教育部就邀请50多个香港团组约3500人次访问内地,这个数字还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内地各省份教育界赴香港交流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两地交流的人员,涵盖了学生、教师、中层管理干部和校长各个层面。

  其次是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不断提升,实质性内容越来越多。目前,内地与香港中小学、大学、各类教育团体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都建立了固定的交流渠道,从民间到官方开展了很多合作项目。教育部与香港教育统筹局合作开展了“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计划”,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选派了90余名数学、语文教师到香港中小学进行教学示范,加深了两地学校间的了解;每年还有800余名香港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历史科主任、语文教师及幼儿园园长到内地参加研修班,分享两地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已有300余所中小学与香港中小学结成“姊妹学校”,互派教师、学生。香港政府资助的8所高校都与内地的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

  通过教育交流与合作,两地教育界相互促进、实现了共同发展。例如,在内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京港课程改革专家会议”,在校本评估方面吸收了不少香港的经验;在内地举办的各种国情教育活动如“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我的祖国—京港澳学生交流营”、“京港澳学生专列”等大型活动,对于香港师生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教育部港澳台办负责人介绍,尽管制度不同,但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香港和内地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和内地是“一国两制,教育同根”。今后,教育部将与有关方面共同努力,进一步推进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标签:新闻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