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高层论坛上,国内软件公司“抱怨”大学生“不中用”
大学教的软件知识落伍20年
学生:所学非所用 学校:基础最重要
■商报记者 卢艳艳 肖海丽 实习生 李政
15日,中国·郑州国际服务外包高层论坛开幕。来自美国、法国等国家的30多位知名服务外包专家,与本土50多家优秀软件企业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企业的一个共同忧虑是:中国大学生专业知识落伍20年,又不能很好地用外语进行交流,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 大学生所学落伍20年
一公司CEO范功说,大学生所学的东西,跟现实工作脱节得厉害。跟一位在高校教书的朋友说起这事,范功说“你们教的东西已经落伍20年了”,朋友说“不,是30年”。
公司董事长赵国庆说,公司30%的利润都得用于员工培训。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不培训根本用不成。
一家郑州软件企业的负责人说,尽管公司提供着8万~10万元的年薪,员工流动率还是在20%左右。这说明软件企业人才缺口很大,但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又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学生 多个专业“所学非所用”
“大学学的东西和现实脱节很多。”从郑州一所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李林说,她刚工作时,感觉大学四年虚度了。
拿大二时学的新闻编辑学来说,学校教的是用手工画图编制版面,而报社早就用电脑排版了。学摄影学校要求统一购买机械相机,而报社用的是数码相机。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一些经济、机械等专业的学生都抱怨称,学校学的东西和现实差距很大。
校方 打好基础更重要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教师林楠说,学校不可能一直跟最新技术同步。教材的出版一般都滞后于技术革新,教学内容也不可能随时跟着技术变来变去。而学生如果只是一味追逐最新,而不先打好基础,将来碰到技术再度更新,学起来就难了。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忠勇说,脱节会有一些,但肯定不会那么严重,而各个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会有不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在学校把基础打好,学习新技术就能“一通百通”,到单位最多熟悉3个月到半年,就能适应岗位要求。
【出路】学生 进“实训中心”再加工
一教育实训中心总经理宁东说,与实训中心合作,是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办法。比如,高校目前的外语必修课是英语,但中国市场,目前80%的外包订单来自日本,实训中心就主要让学生突击日语。但实训项目一般只是固定的几个,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企业提前介入培训。
企业 去高校推行订单教育
全球交付及共享中心副总裁王晓良说,现在一些企业尝试在大学里选定一批学生,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这样避免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的尴尬局面出现。
王晓良说,大学生最好将自己的视野开阔些,了解更多的行内动态,然后对自己进行定向“培训”。
【名词解释】
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于降低成本等原因的考虑,把某一环节交给另一个公司去做。
目前,服务外包主要应用于信息技术业、金融业等领域。论坛上有人比喻说,服务外包就像家庭雇保姆,把拖地、做家务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保姆做,自己集中精力挣钱、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