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李亚杰 刘娟)当前的中国,社会流动已经是普遍的现象,流动人口规模迅猛增长,2005年达14686万人。其中,14岁至29岁青年达5249万人,占35.7%,14岁至35岁青年达7639万人,占52.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公布了上述数据。
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刘俊彦表示,流动人口主要有两种情况:市内流动比如搬家或嫁娶,省内跨市或跨省流动比如去求学或就业。后一种更符合通常意义上的流动人口概念。
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侯佳伟认为,青年时期正是为事业奋斗的阶段,青年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等有良好的适应力。因此,青年会更多地远距离流动,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扩大通婚圈,促进社会融合。
报告指出,2005年中国总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而青年人口最多、比重最高的,则是广东省。青少年数量最少的是西藏、青海、宁夏等人口比较稀少的西部地区,比重最低的是重庆、四川、安徽、湖北等省份。
在跨省流动人口中,青年人是主力军,按14岁至29岁计算,跨省流动的青年占全部跨省流动人口的比重为46.0%,按14岁至35岁计算,则达65.5%。
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刘俊彦认为,广东之所以是中国的青年人口大省,主要是因为它是最大的跨省流动青年吸收地。
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2.94亿名14岁至29岁青年中,有30.22%生活在城市,17.22%生活在镇,52.56%生活在乡村地区,城镇化水平为47.44%。
在4.297亿14岁至35岁青年中,有30.75%生活在城市,17.77%生活在镇,51.48%生活在乡村地区,城镇化水平为48.52%。按照两种年龄口径计算的青年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均高于全国总的水平42.99%。
刘俊彦表示,这反映了人口流动造成的结果,有大量的农村青年迁移流动到城镇地区,造成了城镇地区青年比重的升高和乡村地区青年比重的相应降低。
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侯佳伟说,青年人口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青年群体的城镇化比其他年龄的人群规模大,进程快,青年更多地分享了城市化、现代化的成果。
《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分析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和时代特征,并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形成的大规模独生子女青年群体做了整体上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