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 《我于咖啡中看见》是抄袭!”昨天(6月26日,下同),鼓浪屿音乐学校初二学生寿同学向本报反映说,《我于咖啡中看见》中有很多句子抄袭刚出版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书。
记者上网查询后发现,“高考满分作文涉嫌抄袭”的说法在网络上已经广为流传,目前已有数十个网站、成千上万名网友在热议此事。初中生指证抄袭
寿同学平时语文成绩很好,在班级里常常名列前茅。她一周前刚好看过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书,作者是七堇年。寿同学班级里很多喜欢语文的同学都看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因为这本书是作家郭敬明推荐的好书。
6月23日,寿同学在家看报纸,看到了今年全省高考12篇优卷作文。“这十二篇文章当中,其它篇我都没有太大感觉,我唯独最喜欢 《我于咖啡中看见》的这种风格,但我仔细一看,发现这篇文章中多处似曾相识,好像在七堇年的文章中见过。”
起了疑心后,寿同学拿出了自己的阅读笔记,笔记本里摘录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书中她喜欢的语句。经过对比,她发现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多处抄袭,并且没有注明出处。
两成多照搬原文
根据网友的举报,《我于咖啡中看见》一文1000字左右,其中共6处、200多字引用了七堇年随笔《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的原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11月)。
不少高三学生告诉记者,在备战高考作文时,老师曾教他们预先准备,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和语句,可以套用到高考作文中。但是,初二的寿同学说,“这不是套用,我平时写文章引用别人的语句,肯定会注明出处。”
文艺评论家林焱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跳开‘抄袭’话题,思考一下普遍性的问题:中学生作文教学中为什么出现一种叫‘套题’的技巧?老师怎么教的,学生怎么发挥的?高考中,这种‘套题’的面有多广?难道我们在其他一些优卷作文试卷中,看不出这种‘套题’迹象吗?名人名言、事例典故、抒情段落,各背一些,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成了玩文字七巧板。为什么学生要这样?老师和考官们,你们有新招吗?”
“套用”成普遍现象
厦门一中语文教师唐生灵也说,这个问题其实暴露出中学作文教学的潜规则,那就是“套题”成为一种作文的技巧,参加高考的学生,大量背材料成为一种作文的方法,“套用”成为高考结构作文的普遍现象。
唐老师说,如果我们细心去看一下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优卷作文,很多文章你都会有惊人的“似曾相识”。有老师戏谑,要写一篇抄袭三境界的文章,题目就叫《抄袭三境界》。老师们认为,最拙劣的抄袭就是原文照抄,大段大段的抄袭;次一点便是部分抄袭,似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上乘的抄袭就是文章中有一些人家的影子,但又不能让读者在原文中找到人家文章具体的句子,借他人文章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管这三境界的抄袭究竟如何,但都没有逃脱“抄袭”二字。
作文与套用原文对比
●《我于咖啡中看见》节选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第五段)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 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七堇年原文(节选)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P4)
“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P16)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P15)
“你看,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P5)
“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P14)
观点争鸣
反方:没注明出处就是抄袭!
初中生寿同学:这是引用吗?引用别人的句子没有注明出处,就是抄袭。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引用原文达到30%,而且是整句整段地引用,这绝对是抄袭!
网友B:我相信这个作者不是个作文水平很弱的人,而且是一个对文字有一定驾驭能力的人,可以把玩别人的文字,颠来倒去组成自己的文章。
网友C:这是对七堇年的侮辱,更多的是对自己文章水平的侮辱。背叛了自己的右手的人,鄙视你。
网友222.76.55:知道模仿和抄袭的区别吗?如果你喜欢一个作者,你会为出现抄袭该作者的行为感到可耻。你认为精华的东西,可以自己抄下来自己品味,可以推荐给别人看,可以模仿那位作者的文风(是文风!不是原句!)
正方:“套用”是高考常态
厦大05级杜同学:这是当前高考制度下的必然产物,许多作文都是 “八股”式的,老师从小学开始就要求学生背诵好词好句,与其说是文学积累,更确切地说是针对话题作文准备的。
厦大05级胥同学:抄袭段落与全文语境吻合,能融洽地运用,能将背下来的句子恰当地用在作文中,就不该受到指责。
(在网上,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位考生多处引用并没有错。)
网友A:我觉得他写得很好,他肯定是“小七”的忠实读者,七堇年文中写的名言,不也是前人写的吗,这算是另外一种引用吧。
教师观点
我手写我心,坚守写作道德
厦门一中语文教师唐生灵:如何判定考场作文是否抄袭?你要证明他是当场抄的,或者一半以上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样。考场作文,他不太可能是“当场”抄的;而将原始材料背下来巧妙发挥组合是不能称为抄袭的;如果这样看,我们似乎可以包容这篇《我于咖啡中看见》的“抄袭”行为。
从这一篇文章看来,将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辅以咖啡,让读者似乎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考状态;从作者对咖啡的品味从而对人生生活的解读,应该是合理的。作者的思想在整个文章中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所借鉴的东西有自己的分析,我们还是应该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从考场上看,能够借用人家的一些东西,往往都是语文素养比较高的学生。
但我们也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真正优秀的文字应该更多的是自己的独立的思想、自己的真知灼见,那种完全“靠人家的东西来包装自己拙劣的思想”是注定不能长久的,在对“天下文章一大抄”并不感到惊讶的当今,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坚守自己的写作道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专家说法
“套用”是功利教育产物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健雄:是否对作品进行独立的创作活动,是划分剽窃与非剽窃的根本标准。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即作品要有“独创性”。
判定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第一,作品是否为作者独立完成。只要作品是由作者直接创作而产生的,即使与他人的作品有某种雷同之处,也不影响其独创性。第二,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创作性,即有不同于已有作品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自己的个性。至于引用他人作品是否会影响作品的独创性,则要看被使用部分与整个作品的比例是否失当,是否引用他人作品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
根据现有材料分析,《我于咖啡中看见》一文,虽然引用了其他文章的不少字句,但从法律角度出发,作者有进行独立的创作活动,其作文仍具有独创性,应该不属于剽窃。另外,法律意义上的“剽窃”作为一种侵权行为,要求具有损害的客观事实,而在文章未进行发表时,很难认定产生了损害后果。
虽然在法律上难以认定为“剽窃”,但高考作文“套用”的风气不可长。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很大一部分是目前教育体制所导致。功利教育之下,“押题”背诵范文应付高考作文已成惯例,在考生中已屡见不鲜,甚至有些老师将背诵范文视为“法宝”。押题现象的盛行也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必要性。
新闻纵深
高考作文“祖国山河一片抄”
据唐生灵介绍,在高考作文中,“抄袭作文”可算是 “祖国山河一片抄”了,证据确凿、公开曝光的就有不少,如2005年福建考生的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涉嫌抄袭4年前湖南湘潭市一中邓丽的同名获奖习作;2001年四川一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涉嫌抄袭当年第7期《杂文选刊》刊发的《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 《故事会》杂志刊发的《爱的误区》;2004年重庆高考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 “老鼠”》涉嫌抄袭;2004年江西满分作文《桃花源祭》涉嫌抄袭……
而据唐生灵观察,今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中,“套用”他人语句、“套用”他人立意和结构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