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生于1990年,这也意味着大学已经开始进入“90后”时代。
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和在校的“80后”大学生相比较,“90后”大学生在思想心理上有着怎样的特性,他们的入学对高校教育有着怎样特别的意味,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新的研究课题。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2008年7月招生录取工作进行的同时,在内部的“新生报到网”上设计了一套专题调研问卷,从不同角度对“90后”大学生初踏大学门槛时的思想状况进行考察。调研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不仅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而且目标明确、意识客观,是可以被期待的一代!
他们与自己:
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
当问及“当你情绪处于低谷时,你更愿意选择下述哪种方式进行自我调整或自我激励?”时,绝大多数(86.4%)学生选择了正面、积极的方式,包括找人谈话或倾诉、更多参加社会工作、社团工作、运动、课外阅读等。只有极少数学生(均不超过0.5%)选择饮酒、吸烟等消极的方式。
有人曾说“90后”“脆弱”、“在宠爱和呵护中长大”,通过调查发现,“90后”乐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善于调适自我,总体上健康而阳光。
他们与他人:
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期待和需要
当问及“新生临时召集人需要为其他同学服务,并且需要提前一天报到,你是否愿意担任新生召集人?”时,四分之一(25.5%)的学生明确表示拒绝,近七成的学生(67%)表示“没考虑好”,表示愿意的仅6.5%的学生。
数据结果似乎印证了人们对“90后”学生专注于自我的评价。但调研者认为,之所以这么多学生明确拒绝或不置可否,可能与他们并不熟悉校园环境,不了解工作项目有关。因为在调研者同步进行的20个个案电话采访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明确表示“真羡慕电视中看到的志愿者,在大学里,我想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90后”并非像大众印象中的一味追求自我,他们有着较强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期待被了解和认同的内在需要,他们喜欢有一定未来感、新鲜感乃至刺激性的事物。
他们与学校:
憧憬校园生活,期待发展突破
大学期间,创新创业进入“90后”视野。调查中有10.5%的学生希望能参加一个社团,同时有5.5%的学生希望能创办一个社团。
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新风尚和不少大学生的现实选择。调研发现,这些“90后”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着期待,并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怀揣参与创新创业的想法,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90后”大学生憧憬校园生活、乐于展示自我、期待发展突破吧。
他们与未来:
职业发展目标明确
当问及“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设想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的选择依次是白领(47%)、企业家(20.5%)、出国发展(15%)、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5%)。
“90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绝大多数(98.5%)学生都有了自己成才发展的基本趋向。但是,调研者也发现,学生的目标定位明显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呈现更加务实的倾向。
调研者指出,“80后”到“90后”的变化不是个体刻意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印记,不能简单地用“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品性和惯性思维来理解、审视和评判“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