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吉学院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四个面向”主导办学定位,大力培养“四种人才”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服务建设人才。围绕昌吉州总体发展目标和新型工业化主要任务,积极发挥综合性本科高校功能,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新增工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业分析与检验、应用化工技术等10多个专业,将部分教学型专业调整为应用型专业。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昌吉州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和乌昌经济一体化、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发展输送人才。同时,发挥高校三大职能优势,不断强化校地合作关系,继续加强学院与昌吉州、市两级党委和政府的联系,与2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二是面向全疆中小学,培养基础教育专业人才。发挥师范教育专业传统办学优势,突出教师教育专业特色,提高中小学师资人才培养层次,将专科层次专业调整为本科层次专业,使教师教育技能由传统教学型向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主动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成立了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完善师资培训,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抓好学风、师德建设。面向全国10余个省区招收优质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学生,积极协同州、市教育局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办理教师资格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每年邀请近百所学校参加就业洽谈会推荐毕业生到中小学工作,学院还为贫困毕业生每人发放求职补助费200元,促进其扎根边疆、服务自治区基础教育事业。
三是面向南疆各地州,培养“双语”教育人才。发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两个长线专业优势,努力为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双语”教育师资。认真落实自治区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办好化学教育、物理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特培专业,注重培养特培生实践能力和“双语”教学技能,近年来已培养特培生295人。同时,还培训自治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200多人次。连续3年坚持向和田地区选派4批实习支教学生901名。为减少毕业生就业成本,今年学院通过与和田地区教育局协商,把招收“双语”教师的报名点设在该院,为117名考生每人节省行宿费至少800元。并通过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毕业后报考边远地区教师岗位,切实为南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双语”师资人才。
四是面向农村幼儿园,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抓住中央财政专项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自治区对贫困地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加大投入的契机,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通过开展课余时间校外跟师见习、举办“三字一话”社团、“双语”兴趣小组等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连续8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2007年起招收本科生,使学前教育实现从城镇向乡村、向农牧区、向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