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2011年一季度就大学生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62%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刻找工作,只有5.1%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工作前景、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等是大学生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的“香饽饽”;78.5%的大学生希望用人单位付给他们理想月薪多数集中在2000元以上;有58.9%的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充满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学校教学与社会脱节,成为大学生就业绊脚石。调查表明,48.2%的大学生认为所学课程和社会有严重的脱节现象,学不能致用;有30.6%的大学生认为不理解课程内容。大学所设置的课程,以及教学的方式,脱离了社会供给需求本质,再加上不断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终成为社会问题。
——大学生综合素质偏低,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毕业生缺少实际技能与工作经验是影响就业的最主要问题。应届毕业生由于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少工作经验,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致使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难以立足。
——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畸形。调查显示,有65.9%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南疆三地州或更偏远的一些乡、镇、村等地方就业,愿意去的大学生占34.1%,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畸形聚集现象比较明显,就业市场处于“有锅无米”的情形。
——企业问题多,导致大学生就业渠道狭窄。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的企业主要是家族式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缺乏长远的规划,主要以眼前的短期利益为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空间有限,许多招聘网站发布虚假信息;女生尤其工科女生受到隐形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有16.2%的学生要求规范就业制度,有18.6%的学生希望加强未就业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制度,有25.8%的学生要求扩大就业渠道,有17.6%的学生希望设立岗前免费培训,有21.8%的学生要求设立在校生对口实习单位。
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既有方方面面的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因此,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用人单位、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认真对待。
在政府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引导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贯彻政策落实,建立监督机制,扩大宣传效应;用人单位应响应就业政策,共同搭建健康就业平台。用人制度应透明化、规范化,使招聘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对于企业发布的就业信息随时更新,各类招聘会应稍加分散,不应全部集中在年底或者年初;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增加校园招聘会,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学校应与招聘单位多沟通,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学生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积累面试经验,掌握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