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带来的危机感涤荡美国的大街小巷,相对于忧心忡忡的美国人,身处美国的华人华侨以及中国留学生则多了一种选择:回国。
“最近批‘海归’回国档签到手都软了!一天8个小时一直签,我正在思考更有效率的做法。”对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归国潮”,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岑建君深有感触。与此同时,长三角人才机构近期接待“海归”的数量也明显上升,一股“海归”热正在兴起。
海外人才就业受阻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和美国经济衰退,华人回国创下了空前的纪录。
据报道,中国教育部预期今年留学“海归”人数将超过5万人,比2004年的2.5万人增加1倍。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以来至去年,“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仅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截至11月,2008年回国工作的留学生总人数,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归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准备到银行上班的周先生的经历就是金融危机的写照。“5年前,我去国外学习金融,曾梦想去华尔街上班。现在,我回来了。”今年11月初刚从美国回来上海的周先生说,在此之前,他曾在美国有过一段工作经验,但是他们最新给出的合约无论是薪水还是职位都不太理想,他最终选择了回国。在复旦大学读MBA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不少同学出国留学,最近也陆续回国就业。
目前在上海一家医院上班的张博士也于11月从德国留学回来,虽然非金融专业出身,但是对于此次金融危机,他和身边的朋友都深有体会。张博士学的是理科,也算是科研人员,基本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的一些朋友就没那么幸运,美国投行的先后倒闭,华尔街的金融人才首先流向了欧洲,这导致在欧洲落户的金融人才和工商管理人才的就业情形不容乐观,张博士身边一些学金融专业的留学生朋友正在考虑转行或者回国。
业内人士称,此次金融危机首当其冲的是美国,美国的居民大多会将储蓄放在私人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投资失败对于那些即将退休的居民来说,损失严重,年轻人也开始节省开支。一些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干脆去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领域找工作,有的人虽然留在美国工作,但大家长期在美国安营扎寨的观念或多或少改变了。欧洲的情况稍好些,但欧洲人平常没有什么储蓄,他们也开始担心过去平淡安稳的生活会突然改变。
长三角筑巢引“海归”
“中国要海归,海归更需要中国!”中软国际公司副总裁林惠春表示,金融海啸令许多人美国梦碎,现在是回中国圆梦的大好时机。话虽如此,不少海外留学生担心回国之后找不到工作,陷入“守住美国梦”与“回中国圆梦”之间难以抉择的困境。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创业的留学人员造成影响已是事实。为了应对危机 ,12月7日,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发出倡议,联合长三角地区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企业,共同召开“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联合会议”,由此启动建设长三角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
据介绍,目前长三角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具有4大特点: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处于初创期,80%的企业资本在20万元以下,只有5%的企业处于成熟期,25%的企业赢利。二是企业基本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技术水平高。三是具有高科技企业创新优势。四是不断拓展长三角市场,区域内互相融合。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副秘书长吴孟余表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长三角地区留学人员企业和园区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包括缺乏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与所在地经济缺少融合,尚未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园区之间缺乏交流等。
在江苏南京市高新区,短短3年间50多名海归聚集,使高新区成为江苏省生物医药研发和孵化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构筑起了南京市医药生物外包业的新高地。中国国内第一个单克隆抗体疫苗、国内第一个将纳米技术与药物研发相结合的全新药品、亚洲最大生物医药动物实验室……这一个个创业成果不仅证明了海归人才将科技产业化的巨大潜力,更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加油提速。
多年从事出国留学和留学生回国服务的袁天祜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三角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提供了优惠措施,例如推荐就业机会,提供创业条件等。对于高层次的留学人才,想要创业,在经过省人事有关部门审核后,可以进驻留学创业园,提供低租金的办公场所,高科技含量的项目还可以得到扶持资金的支持。
新型 “海归”大显身手
目前“海归”一大半集中在京沪穗地区,专家分析,“海归”更多的机会将会是在珠三角、长三角、东三省和内地大中城市。“海归”这种区域流动的变化将会随着这些区域外向型的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加大而进一步加强。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落实,“海归”在这些地区的成功创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据悉,这两年回来的“海归”不少去了哈尔滨、南京、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今后,这一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海归”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几十万家三资和外资企业,业内人士预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化将会加快“海归”同这些企业的结合。
“海归”在外资企业里扎堆成群的现象将会改变,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将为“海归”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海归”引进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将有利于本土企业国际化。“海归”在国外学习多年,对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有切身体会和掌握,将使中国企业运作模式发生改变、观念更新、素质提高,将会使中国广大的本土企业插上在国际商海中搏击长空的翅膀。
中国几百万家企业要进一步国际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要继续过去每年超30%的增长,中国企业和产品要更多地走出去,中国要避免更多的非关税壁垒和增强反倾销的能力,就一定需要使用大量的国际化“海归”人才。
近来不断传出的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消息就是中国企业亟须大批国际化人才的例证,而不少大型国企要想发展就必须海外上市、海外并购、海外设立生产基地,而这一切,正是“海归”们最擅长的领域。因此,“海归”精英在引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许多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均由“海归”人员发明。
目前,中国在学术研究,特别是在科技、教育、卫生及管理等许多领域,在许多方面和国际前沿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的比例很低,为数不多的一些也大部分出自“海归”之手。不少“海归”是学术上的精英,应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提升国内学术研究水平,以期尽快与国际接轨。
中国与世界接轨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最关键的是需要具有现代意识、国际化理念和掌握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人。中国在与国际全方位接轨的进程中,需要学习和引用发达国家很多健全和先进的体系,比如科技教育、管理、医疗、环保等。巨变中的中国需要系统地引进这些成熟的模式,以便在现有的条件中更好地利用。留学归国人员正好起到了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作用。这支队伍日益强大将引导中国更快地与国际接轨。(曹蕾 陆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