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会桥 实习生张媛报道:在外人眼中,保送上大学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可以躲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昨日,武汉外校2008年保送生,现就读清华大学人文实验班的徐可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保送生,我知道这份‘幸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综合实力来说话的。”
双重压力下的历练
2007年10月份,徐可可接到老师电话通知,她符合北大和清华的保送生报名条件。一直爱好文学的徐可可选择了清华人文实验班。当年10月底保送报名结束,12月份就要进行考试,中间只有1个月的时间准备。于是,徐可可联系到已保送清华的师姐,向对方请教备考经验。
徐可可说,老师并没有因为她们参加保送而放松教学,还是进行以高考科目为核心的复习,“这就是说我要双线作战,一面跟紧高考的复习进度,一面做好保送考试的专项复习。”
双线作战带来了双重压力,这是许多保送生面临的难题。“有的学生压缩睡眠时间,导致睡眠不足,影响上课听讲,成绩出现下滑。”徐可可说,课堂始终是复习最高效的阵地,为了确保课堂效率,她没把太多时间用于保送生考试复习,“我主要翻翻《文学史》等杂书,扩大知识面。”
最终,徐可可顺利通过清华大学保送生笔试、面试。面试是3—5名考生编成一组,就“高中该不该文理分科”进行辩论,老师从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保送生有所得也有遗憾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确实,保送生未经历高考是一个遗憾。”徐可可表示,但是保送生因为要经历高考和保送生考试“双线作战”的历练,这也不是每个高中生都能体验到的。
她建议,对高一、高二学生来说,不要抱有通过自主招生、保送生“走捷径”的想法,还是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个知识点最重要,并适当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毕竟,幸运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