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试题 > 试题动态

今年语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九大箴言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4-29文章来源:淮海晚报作者:未知

  咀嚼“考纲” 冲刺“节点”

  □江苏省淮阴中学 刘学飞

  众所周知,“考纲”是高考出题的最重要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纲”最直接最充分的诠释。可以肯定,权威的高考研究专家不会不研读历年“考纲”,资深的一线高三教师也不会不反复咀嚼版本“考纲”,优秀的应届高三考生更不会不磨习当年“考纲”。在这高考冲刺的关键时段,咱们必须一起认真阅读研究“考纲”,了解它的变化情况,掌握它的实质,并以此来指导下一阶段的复习。笔者现就依《200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的考点顺序,逐一加以梳理与说明,希望在冲刺阶段能对考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复习有所帮助。

  考点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备考箴言】这是每年必考的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它们重新“包装”,或改头,或换面,翻新考查,考生应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常用”二字,界定出的只是宽泛的范围(3500常用字)。实际作答除了偶尔用排除法之外,也很少再有别的特别技巧。鉴于此,我们建议语音复习要做到“死去活来”。“死”即记死、记牢,比如读准这个字的音、记牢这个词的义,等等;“活”即灵活运用。没有“死”的铺垫,便不可能有“活”的应用;有了“死”的基础,即便增添新知识,我们也可以灵活处理,比如运用排除法,推出正确项。

  考点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考查要求】主要在运用过程中考查汉字书写的正确和规范。

  【备考箴言】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指的是现代汉语目前所通行的规范书写形式的汉字,其正确性均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就历年命题情况而言,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独命题,提供一定语境(词语或句子),让考生辨析选择;二是结合考查,在作文中累计错别字,三个错别字扣一分。江苏高考近几年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倾向于第二种考查方式,考生失分情况比较严重,错误主要集中在日常交际经常使用的汉字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判分档次。因此,在平日的语用表述或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能打打草稿,规范书写,及时建立个性化的错别字档案,反复记忆,强力纠正。

  考点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查要求】主要考查书写时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与规范。

  【备考箴言】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辅助工具,是文章的表情。它的作用是用以表示句子的停顿、语气、逻辑层次、性质与作用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体现的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不会使用或不规范的使用,都会影响书面表达的效果。近年江苏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写作中,没有直接命题。鉴于此,我们建议,在熟悉各类标号和点号规范用法的基础上,着重于训练各类标号和点号的规范书写,强化写作过程中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这一薄弱环节。

  考点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考查要求】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备考箴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是“语言文字应用”板块权重最大的一个考点,复现频率较高,这一考点包容实词、虚词和成语三个部分,单独命题“正确使用成语”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偶有实虚词成语分项命题考查或合并考查的情况。高考强调在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因此,既要考虑成语的基本意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等。就考题中成语使用不正确项看,涉及成语与语境矛盾或重合两个方面,其中特别以矛盾型为最常见,包括语义、感情、对象、场合、范围等多方面的错。命题者也会有意识顾及多方面的病症。备考过程中应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练过见过,一定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排除法或认定法)和常用的辨析方法(角度)应该掌握和适时运用。

  正确使用实词与正确使用成语,在解题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正确使用虚词,江苏高考近几年基本没有涉及。

  考点五:辨析并修改病句

  【考查要求】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备考箴言】辨析病句的考点,题型较固定,为选择题;考查的重点为考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成份残缺”“语序不当”,它们是句法分析的基础。攻克“病句辨析”这一难点,关键是要熟悉考纲规定的六中病句类型,在细节上对应各种常见“病症”;习题精练即可,切勿贪多,混沌一片。

  病句的修改则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试题要求找出文段中表达的错误,并改为正确的。答题应该先指出再修改,切勿在规范细节上丢分。此种题型近年来似乎有所淡化,2007年只有全国卷和福建卷涉及,2008年也只有在全国卷出现,但鉴于2009年江苏高考“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由18分降至15分,依据“题量减少,考点合并”的命题潜规则,病文修改将可能是一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考点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查要求】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备考箴言】“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求考生既要具备准确提取语言信息的能力,又要具备准确运用语言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完成“扩展语句“这样的题目,需要较好的语言运用技能,也需要较为灵活的思维和相关的知识,但这些都不会超出考生已有的能力和范畴。只要我们做题时认真读题和审题,注意题干中的显、隐性要求,做题的难度不会很大,基本分还是比较容易拿到的,至于像参考类的答案佳品就要依赖于素日的积累和反复的训练与修改了。建议答题时能打打草稿,力求表述的顺畅与完美。

  而“压缩语段”恰恰相反,考查的是对语言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细心筛选与准确概括,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也是命题者考测的核心能力。近几年,“压缩语段”是江苏高考语言表达的重点考点,而且采用的命题模式是“定向筛选,分点概括”的“选择性压缩”,对考生读题与审题的要求比较高,建议考生答题时,能够有个回看、比对的环节,“细心能得完美分”。

  考点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考查要求】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备考箴言】这一组考点中,以“句式的仿用与变换”为常考重点。

  句式仿用的审题,在所有语言表述题里是最重要的。审题,不仅要审出题干及例句里的显性要求,更要审出隐性要求(结构关系、修辞、情调、标点等)。审好题,搭好架子,在框架内发挥想象、填充内容,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就可以拿到基本的分值了。至于像参考类的答案佳品就要依赖于素日的积累和训练了。答题时建议能打打草稿,比对要求反复修改,力求表述的顺畅与完美。

  长句与短句互为变换是句式变换主要的考查方式。近年亦有“句子重组”的说法,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变换的只是句式,除了根据需要作个别文字调整而外,其他都不能变换,尤其是内容。一般题干规定“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即使题干不标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变动,因为这是基本原则。答题时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重组后各个成分的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意不能变。

  考点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查要求】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备考箴言】理解这一考点,考生应注意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常用”,二是“正确使用”。“常用”即规定的七种修辞格;“正确使用”,表明高考对修辞格的考查,不注重概念,二是要求考生能正确判断句子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能了解常见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并能判断这些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进而辨别其使用优劣,还能熟练运用常见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从高考命题实际来看,近几年高考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呈重能力、重运用、重综合、重主观表述的趋势。直接考查修辞方法判断和分析的试题很少,更多地是集中在语言应用题(仿写句式、扩展语句和变换句式等)、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中间接考查考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修辞手法时,不要把大量精力投到修辞手法的单纯辨析上,在了解常见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形式、作用的前提下,重在理解应用。在平时作文和仿写扩展等表达训练中,有意识地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表情达意的效果。

  考点九: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查要求】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备考箴言】对“语言表达简明”的考查,很少单独命题,而多是与其他形式联合起来考查,如修改病句,拟写标题、广告、宣传标语等。内容很贴近生活,是运用语言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形式上以主观题为常见。

  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近年来常见的是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以主观题型为主,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保持语言连贯,就必须做到上下句之间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要一致,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表示衔接或呼应的语言标志,即语言形式上的连贯。

  对“语言得体”的考查,一般涵盖“语言转述的得体”;和“遣词造句的得体”两大方面,特点有二:一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综合能力;二是放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考查,考查实际运用能力。考生不但要找出运用不当的词语,还应知道用词不当的原因。答题时,要特别审清使用语言的具体语境条件。具体的语境条件,首先是指不同的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其次,语境条件还指语言交际时的具体情景(包括场合、对象和目的)。

  对“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未见单独命题考查的身影,但这是语言表达和作文写作的潜在的最高的原则要求,我们应时刻努力做到。

标签:辅导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