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档案:张亮,市八中资深语文老师,执教多年的高三班主任,对考生在最后阶段的应试技巧、准备有独到见解。
主要观点:最后冲刺阶段,考生坚持三原则:少课外(指课外资料)多课本、少做题多反思、少繁复多容易;对家长而言,“最大的作为就是不作为,保持生活原貌。”
考生备战手册
巩固优势科目一天都不能间断
1.少课外多课本
张亮称,考生在最后阶段冲刺,要回归教材,忠实课本。他说,高考(微博)中每道题都能在课本里找到对应知识点,否则就算超纲,是不允许的。
“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课本重要性,仍一味看课外资料,搞题海战术,这是不对的。”张亮说,考生应老老实实回归课本,对课本上每个知识点进行一一梳理。
2.少做题多反思
如何梳理课本的知识点?张亮说有两大法宝笔记和错题集。
张亮称,考生结合自己归纳整理的笔记,依次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查漏补缺。比如数学,各种公式、定理等都要过一遍,牢记于心。遇到自己当时打重点符号或问号的地方,一定要多思考,将来龙去脉想一遍,强化重点,消化问题,不要继续留下问题。
对于翻阅错题集来说,张亮认为是高考冲刺阶段最好的抢分方法。在翻阅错题集时,他提醒考生要注意将做错原因及解决办法完全弄清楚,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考生没有错题集,他建议将平常考试试卷翻出来,逐一看每道错题,把它完全弄懂。
同时,张亮还提醒考生,千万不要忽视自己在以前考试中猜对的题,这种题容易掉以轻心,是枚“定时炸弹”,说不定换个面目出现,你不一定就能再次蒙对。
最后几天要不要做点新题?张亮称可以做新题,练习一下状态,但要严格控制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同时,每科每天的做新题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找点感觉就行了,不要搞题海战术。
3.少繁复多容易
张亮称,临考阶段考生不要去突击、挑战优势科目的高难度题,这没有意义。张亮称,高考试卷绝大多数都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和中档题。做好了这两类题,就可取得很好成绩。如果不巩固好优势科目,最终拖后腿的有可能是平常最擅长的。
“最后10天,稳中求胜是上上策。”张亮说,保证自己强项不丢分就是最大胜利。在弱势科目中,要巩固自己拿手的知识点,而不是继续去想法攻破不懂得、棘手的问题。
张亮称,一般而言,每个考生都有优势和弱势科目。最后阶段,是着重巩固优势科目,还是突击弱项呢?
张亮称,据他观察,很多学生现阶段复习很盲目,每天到教室后就到处看,别人(特别是优等生)复习什么他就复习什么。“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复习最重要。”目前很多考生把优势学科放在一边,集中突击薄弱学科。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每天都抽时间巩固优势项目,不能有一天的间断。
合理安排强弱项科目,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弱势科目,而是要根据自己各学科实力分配相应时间。“说得功利一点,就是要根据各学科在高考中抓分的能力强弱,来分配时间的多少。” 另外,张亮建议考生每天花在语文上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因为语文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期提升的空间不大。
仿真高考
感受大战气氛
张亮称,高考时间严格打表,考场森严。要避免考生被特定环境吓到,最后10天学校务必要做好仿真高考,从形式上尽可能跟高考一致、逼真;让学生弄清楚将要面对的流程,揭开高考神秘面纱。
他建议学校考试或考生自己训练,都要严格掐表,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多训练几次,消除紧张心理。
并非一定要睡足8小时
作息时间也需按自己情况合理安排,并非要保证每天睡足8小时。
张亮称,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精力安排时间,比如复习累了,就外出走走、散散步或打打球,没必要一天到晚在教室埋头苦读。他很反对考生在这个阶段熬夜、甚至整通宵。“现在要抓这点时间复习是愚蠢的做法,夜里没休息好,势必会影响白天复习的精神状态,得不偿失。”
张亮还称,考生没必要强迫自己每天睡足8小时,要视自己次日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来确定。有的学生晚上睡六七个小时就够了。如果考生觉得自己必须睡8小时或更长时间才有好状态,可以跟老师商量不上第一节课甚至补睡觉一天。
根据多年经验,张老师认为考生在这个时间段调整作息时间有必要,但步子不要迈太大,稍稍调整即可。“只要在6月6日晚,比平常提前20分钟到30分钟就比较好,没必要一定要在10点前就上床睡觉。”
家长备战手册
家长最大的作为就是不作为
考生在最后阶段冲刺,家长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过分关注也不对。家长如何帮孩子在冲刺阶段助孩子一臂之力呢?
张亮称,考生在这个阶段其实都很脆弱,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或者强烈的反感。他列出了家长和孩子交流细节的四大忌。
一忌:强化功利性
有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如果你考好了,以后就能找个好工作,有大好的前途等,以为这是激励孩子的办法,其实不然。
张亮称,这个阶段家长务必弱化高考的功利色彩,应该从心理方面树立多元化的成才观念,重点本科是大学,一般本科也是大学,即使是专科也可以有好的发展前途等。
二忌:反复唠叨
无声的关注胜过反复的唠叨。家长切忌孩子一进门就开始问:“今天复习得怎样啊”、“要好好学哦”……
张亮称,孩子此时最紧张,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在紧张备战,教室里的高考倒计时牌,无时不在提醒他高考临近。因此,孩子回到家后,最好给他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孩子减减压。
这时,家长做的不是念叨和考试有关的话题,而应该尽可能聊聊学习之外的话题,如做母亲的可以讲讲自己买菜或者上班途中发生的事,哪怕是琐事也行;作为父亲,可以说说国内外的新闻事件,拉孩子一起探讨一下等。
三忌:盲目加减压
很多家长容易说:“不要紧张,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考好考坏无所谓”、“没得啥子,考差了,我们也不怪你”……
“这也是大忌。”张亮随后解释称,家长越是这样说,越容易给孩子增加压力,同时还容易让孩子滋生反感情绪,认为家长很虚伪。
如果什么都不说也不对,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忽视。家长要做的,不说容易引起孩子联想到高考的话题,尽量投其所好,自己少说话,想办法让孩子多说话。同时,也不要给孩子强加压力,不要给他定目标,比如非北大清华不考等。这种施压,容易让孩子在感觉自己达不到目标时,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四忌:打乱生活方式
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营造高考氛围,刻意将家里生活方式打乱,比如营养膳食的搭配过于丰盛,在家里不敢看电视,不敢大声说笑等,“一切刻意的东西,都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不舒服”。
张亮建议家长不要刻意做什么事,创造和谐、温馨的考试氛围即可。“最后10天,家长最大的作为就是不作为,保持生活原貌;不是想清楚做什么,而是想清楚不做什么。”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