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2014年上海秋季高考试卷评析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4-06-10  文章来源:上海招考热线  作者:未知

  聚焦学科素养延续思辨性写作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卷评析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命题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遵循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注重命题的准确性和测量的科学性,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2014年试卷的选文类型,既延续了近几年高考的基本样式,又在继承中有所变化。现代文阅读的两篇选文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公民素养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第一篇现代文《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是社科类文章,旨在阐明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还要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公民的新闻素养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选文贴近考生生活,文风质朴自然、条理清晰且内涵丰富,为考生思考自己应当具备怎样的新闻素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古诗文阅读的选文侧重于对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挖掘与讴歌,诗歌鉴赏的材料是陆游的《镜湖女》,作品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突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文言阅读一选自《资治通鉴》,主人公刘晏是一位目光远大、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官员,具有高超的管理理念。文言阅读二选用的是东汉徐幹的《治学》,讨论“学”的重要和治学的方法,贴近考生的学习生活,启人智慧,耐人寻味。

  二、阅读试题的编制

  今年高考命题在以往成功的经验上进一步落实“全面、均衡设置测量目标”的命题要求,无论从测量目标的构成、测量目标的比例、试题难易度的比例,还是从试题类型的比例上,都严格体现“考试手册”中的要求,注意与“课程标准”和《上海市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保持一致。在今年的试题命制过程中,命题组认真研读文本,结合“考试手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试题,力求大多数试题能清晰地对应到某一项能力点上,拒绝作大而无当的考查。比如今年试卷中的选择题,大多是要求考生对文本中某一方面或某一个角度做出理解,考生的思维会聚焦在某一个点上,测量的目标更为明晰,使考生的应答成为其学科素养或能力的完全体现。另外,还需要就考生的应答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分,使考生的得分与其能力联系起来。试题在命制时充分重视区分考生在测量目标能力上的差异,在制定评分标准时采用“量表”的方式,对考生的答案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依据他们答题所反映出的能力差异,给予不同的评分,并描述其等级表现。

  三、作文试题的设计

  今年作文题目使用的材料由两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都既明白如话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句中的“沙漠”一词可以引发考生丰富的联想,考生可以赋予它不同的象征意旨,相应地,考生也可以对“道路”“方式”等词有多种个性化的解释,另外还要思考在“沙漠”中能够选择“道路”“方式”与“自由”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后一分句与前一分句句式相同,形成形式上的并列,前一句所具有的思考张力在后一句中同样体现。另外,前句的“自由”与后句的“不自由”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文关系,引发考生思考前后分句之间还具有怎样的逻辑内涵。后一分句中的“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引导考生思考学习、生活、社会,乃至生命中种种客观存在的“不自由”,进而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必然而普遍存在的种种限制,正确理解世上沒有绝对自由的道理。只有对这些普遍而客观存在的限制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才能更懂得“自由”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学习、生活、社会中正确地处理各种“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才能对人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从呈现方式来看,作文材料表达清晰,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考生阅读作文题目所需要的时间和思维,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降低审题难度,从而更好地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对考生作文能力测量的干扰,集中考察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考查基础知识注重深入分析

  ——2014年上海高考数学卷评析

  201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试题的设计,遵循“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的原则,着重考查考生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试题设计是一门平衡考试科学性和社会反响的艺术。相比于往年,今年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难度向中间靠拢,使试题数按难度分布呈橄榄状,总体上会让考生感到没有“不可一试”的题目。

  中学数学教学,不但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也是理性思维的教学。高中教学既要考虑到考生已有一定的数学知识积累和强烈求知欲;又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很狭窄,对数学的实际背景理解有限。立足于这些特点,要鼓励教学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一些数学概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拓展,但试题的拓展必须立足于教材,否则会使考生感到茫然,影响考试发挥。

  今年试题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且有一定的思考容量,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比如有些试题突出基本方法,有些则体现知识点的融合,有些试题涉及概念本质。

  有鉴于上述数学学科的特点,部分试题更注重较为深入的分析,而不是对数学知识的机械记忆。为了提醒考生不应忽视教材里应用题的学习,同时要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试题命制过程中不但在解答题中包含有应用题,一些原本的常规客观题也结合了实际背景。考虑到中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的实际,今年结合实际背景的数学试题都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考生平时没有忽视教材内容,解答就不费力,这也是鼓励考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及其关联,养成理性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考题直接取自教材,这提醒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切勿偏离课本。

  数学试卷中的原创性试题,注重对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考查,也是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兼顾题目自身的美感。考题特别注意降低考生对计算器的依赖程度,不少考题不用计算器反而能更快获得答案。

  选材新、题材广,侧重实际应用

  ——2014年上海高考英语卷评析

  2014年上海高考英语卷在考查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适应语言测试的潮流,注重考查语言的应用和考生的交际能力。全卷视野开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难度总体与近几年持平。

  一、试卷选材新、题材广,考查学生的知识面

  今年试卷在试题的选材上力求内容新颖、全面,体现时代要求。

  1.题材广泛、信息量大,涉及到的主题有批评性思维、健康研究、新型社区、动物世界、好习惯的养成、语言发展、健康食品标识、虚拟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等。

  2.体裁多样,有对话、新闻稿、应用文、科学研究报导、论述文等等。所有语篇取材于原版书刊、报纸,以求最大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

  3.语言地道,所用语言、素材均取材于英国、美国真实的生活场景、报刊和书籍,使考试所用语言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的语言相一致,保证了测试的公平性与客观性。此外,通过测试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白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除课本知识外,必须注重拓展课外阅读,增加阅读输入量。

  二、试卷结构与分值微调、难点分布合理,体现考核的公平性

  今年高考英语试卷除继续把握试题难度的比例及各语篇之间的坡度外,还对原有的部分题型作了改变,对分值作了相应微调。

  题型的改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法知识由客观单项选择题改为在两段语篇中留空,让学生根据文意与语法知识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或者根据所给单词写出恰当的形式,分值不变;二是去除了原阅读SectionD中给文章段落配标题的部分。

  分值的微调体现在词汇由9分增加到10分(增加一题),阅读SectionB由22分增加到24分(增加一题),翻译由20分增加到22分(题量不变)。

  三、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顺应语言教学的趋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试卷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对能力要求指向明确,进一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1.语法考核,为了充分体现语法知识的语用功能,全面了解考生活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在继续坚持考核“基础、常见、实用”的原则上,今年突出语法知识在语境中的应用。此举旨在避免语法知识考核中机械、孤立的考核方式可能带来的弊端,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并有望改变目前语法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过繁、过细、过度的现象。

  2.词汇考核,除了考核学生基本掌握词汇的词义、词性外,今年的考题更加侧重考核词汇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一词多义,利用真实语境进行教学。

  3.实用文阅读考核,除了考核学生对文本的基本理解外,今年的考题注重真实生活中的英语实用性,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适当选用各种英语题材进行阅读教学,学以致用。

  4.简答题考核,除了考核学生对基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外,今年的考题继续注重检测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归纳、表述等能力。

  5.汉译英考核,除了常规考查学生单词拼写、词汇搭配、句型运用等基本翻译能力外,侧重关注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的表述习惯,尤其是中英文表达上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汉英表达差异,使英语表达更地道。

  6.写作考核,除了与往年一样考查准确、流畅的英语表述能力外,今年的写作主题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写,观点表达上空间更宽,把测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结合起来,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立足基础教材考查应用能力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卷评析

  201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结构与去年相同。全卷试题数为33题,阅读量与去年相当,计算略有减少,在难度上有较好的梯度分布。

  试卷注重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技能进行考核,重视对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卷对学科知识点的分布合理,其中牛顿运动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气体实验定律、功和能等一些高中物理教学核心内容在试卷中占有足够的比例。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试卷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着力体现二期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努力传递“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对物理本身的理解”这一信息;强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对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的不同认知层次的考察比例恰当,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总体难度与考试的性质、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坡度适当。一些试题在设问、考查角度等方面均注意了逐步深入和提高,从而使试题能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有相当部分试题紧扣教材内容,其目的是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对教材予以充分的关注,而非以练代学。

  今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在考查学生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试卷力图体现二期课改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试题中的渗透。在加强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8、14题考查了根据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第7、11、19题考查了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第15、25、31题考查了对物理过程中的多种可能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正确判断结果的能力,第16题考查了综合应用多个力学规律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实验能力以及基本技能的考查方面,试卷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基础,设计了与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相关的试题,并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实验题的设计旨在考查学生观察现象、实际操作、利用图线获得实验结果、定性分析简单实验误差等基本实验技能,个别试题还考查了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有较高的能力要求。

  强化基础联系实际注重能力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卷评析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以及考试手册所规定的知识内容与认知要求,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并与考试手册所要求的测量目标相一致。试题注重科学性和原创性,题干简洁,设问科学且指向明确,答案科学准确,赋分合理。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总题量较去年略有减少。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卷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等角度出发,突出强化基础、联系实际、注重能力考查等特点,在不少方面有所发展或创新。

  一、部分题型有所创新

  2014年试卷较大的变化是将原来的四、五、六三个大题合并为四、五两个大题,实现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有机综合,既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化学变化及其规律。另外,第八大题改变了往常有机物推断的固有模式,以四个物质的分离提纯为背景,考查有机物的酸碱性,令人耳目一新。

  二、强化探究能力考查

  试卷主要以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能力以及方案设计能力为取向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第34、41题,分别要求对制备小苏打过程中提取氯化铵的两种方法、电石—乙炔法制备聚氯乙烯的缺点作出评价。第42题则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原料以及特定的要求设计一种制备聚氯乙烯的方案,较好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有一定的开放性,有效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文字表述以及运用能力考查

  如第25题要求学生简述工业合成氨中铜液吸收CO及铜液再生的操作步骤;第31题要求学生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ZnSO4与H2S反应;第40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氯气中是否含有空气等,都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化学语言表述相关问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有助于中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四、注重与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联系

  如“玉兔”号月球车用热源材料、导电塑料、马氏试砷法、合成氨原料气中杂质气体的去除、用废气中硫化氢回收单质硫与制备硫酸、工业小苏打制备与氯化铵的提纯、聚氯乙烯的制备、治疗直肠癌和小细胞肺癌药物合成等。这些试题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就在生产、生活中,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学科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保护世界的有力武器,有力彰显了化学学科内涵以及学科的育人价值。

  五、注重对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

  第21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溶液的pH等基础知识,第22题则以溶液中的离子互换反应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溶液中离子之间反应的先后关系以及量的关系。第九大题有机化学以官能团性质以及官能团之间的转化规律为主线,着重考查了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结构简式、同分异构、有机合成路线以及官能团性质的比较等有机化学核心知识。第十大题化学计算则以工业制备硫酸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为背景,着重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体积分数等基本计算。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卷重视教材,强化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这些都将会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增设科学思维题

  ——2014年上海高考生命科学卷评析

  2014年上海生命科学高考试卷的命题,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之上,旨在以下各方面求得有益的进展。

  一、试题情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生命科学新进展

  本次命题依然强调情景材料的选择。一方面,采用与生活贴近的素材,使不同教学背景的考生,在文字、图表等信息层面上不致出现误判,体现公平性;另一方面,注重从生命科学的新进展中选择素材,增强考题的科学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引领考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快乐解题,徜徉在生命科学无穷奥秘的知识海洋中,同时,实现高考测量目标。

  二、试题内容注重“双基”的同时,着力考察“能力”

  与往年考卷相比,今年继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科学思维题、多项选择题和阅读题。

  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基本概念准确无误、分析判断无误,同时阅卷客观性强,也更加体现公平性。以生命科学新进展为背景的阅读题及科学思维题量的微增,提醒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时,须关注生命科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深度思考和解释生命科学现象本质。这些微变旨在为高校选拔有学习能力、有科研素养的学生。

  三、严格把握考点与测量目标,妥善处理“考与教”的关系

  高考是高校招生的录取考试,但毫无疑问应与中学教学紧密相连。因此,试卷命题应严格把握考点的分布与测量目标的设定。在强调试题原创性基础上,做到不超纲;所有的设问、图表及其标注等,都反复“打磨”,力求做到所有知识点紧扣考纲,所含信息密切联系高中教学实际。

  四、增设分级评分,适应网上评卷

  2014年继续采用网上评阅方式。为契合这种评阅方式可能隐含着的要求,适当减少了填空题的比重,相应增加了选择题部分的比重。为充分发挥网上评阅的公平性特点,对于简答题部分,则增设了分级评分,充分考察考生对于较为复杂问题的理解程度。低分值及其数据的密集采集,不仅有利于分析考题,而且有利于摸清考生知识或能力框架的“断点”,为下一年高考和新一轮课改打下基础。

  彰显文化底蕴体现时代意义

  ——2014年上海高考政治卷评析

  2014年上海高考政治试卷严格贯彻《上海市中学思品思政课程标准》和选拔性考试要求,联系一年来重大时事,考查考生基于经济、政治、哲学学科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在延续考试结果高信度和高效度的前提下,就强化学科价值、创新命题实践、凸显考试对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引导作用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

  一、立足学科素养,贴近社会实际

  如何通过测试客观地测量出考生的学科素养、思维品质的水平,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真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贴近实际理解与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此次试卷通篇都融入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例:试题中对中国梦的诠释;对党的制度建设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功能的理解;对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分析;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协商民主制度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材料的分析运用。在简答题设置中,要求考生综合应用知识从听证会组织者角度例举能使政府广泛充分获取公民利益诉求的措施,从参与者角度创作如何使公民有序参与的行为规范。再例,要求考生阅读与提取材料信息,从规定的角度,综合应用知识例举实现网络舆论引导中正面宣传的具体内容。

  二、拓宽阅读视野,彰显人文底蕴

  如何进一步利用好试题检测功能,突破传统试题时空局限,科学的测量出学生的时代关注、人文底蕴、生活积累等方面的水平,此次试题在立意、取材,尤其是答题方式的设计方面有新的突破。

  如试题中从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把握到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调研等材料的使用;从亚信上海峰会潘基文之行看联合国立场与作用到中非顶层设计丰硕成果思考外交政策;再从上海“农场经济”看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到央企税后利润增收及使用中的民生保障政策。以上这些鲜活的素材与视角充分体现了试卷广阔的视野,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生活,国家政策方针,体现试题的时代意义与时效性。

  今年试题特别彰显文化的融合与传承,测量学生的文化底蕴,如试题中将抽象的政治、经济、哲学概念、原理及思想方法寓于其中,如《论语》中有若的“税收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保管库与魔法货币、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出来的房子、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好教育”、以上海方言为载体沪语文艺作品的恒久魅力等。试题的测量目标与人类文化的传承相融合,在人文、历史浓郁芬芳气息中实现考试的功效,同时引导学生注重人文素养的积累。

  三、考察思辨能力,引导教学改革

  此次命题在试题题旨、设问角度、评分量表开发等方面尝试创新,让试题本身彰显思辨性魅力。如,在简答题部分首次引入两变量横向柱状对比统计图,让学生根据数据推断结论并从规定角度加以评析;分析说明题部分提供“京津冀大生态区建设”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应用限定的哲学原理首次从专家的措施与建议的一致性角度进行评析;在论述题部分,首次要求学生在阅读并结合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知识阐述对国家改革政策思路的全面科学的理解。试题的创新将促进中学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科综合素质为重点的教学改革。

  所有主观题都配合开发了评分量表,评分量表中不仅描述了考生在不同分数等级表征的应答表现,也揭示了每个分数等级的内在本质,即分数所能解释的能力水平,使思辨能力的考查有了测量学的保障,确保了考试结果解释和适用的效度。

  贯通历史基本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2014年上海高考历史卷评析

  为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贯彻“三个有利于”的精神,今年的命题工作围绕“贯通历史基本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展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以长时段的历史视野观察、分析历史现象的变迁

  今年的命题特别强调知识的“贯通”,学生不仅要记忆基本的史实,更要理解史实之间的关联并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如非选择题第36“议会令状”题、第37“传国玺”题、第39“文明的代价”题。

  二、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强调时空意识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今年命题注重对时序感和空间感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题通过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考查佛教,第11题考查了学生完成时间轴的技能,第20题考查了同一时期不同空间的史实,还在非选择题部分设计了一道读取地图信息的试题。

  今年的命题同样突出对史学方法的考查。如选择题第3题、第13题考查了对于史料的证据意识,第15题考查了对于不同历史解释的理解。非选择题第36题考查了“比较”的方法,第37题考查了“归纳”的方法,第38题考查了“推理”的方法,第39题和40题考查了叙述和概述的能力。第40题第3小问则考查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历史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更要求学生将历史方法运用于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命题思想,引导学生发挥历史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对于人类文明成果的考查

  今年的命题注重对于人类文明成果的考查,在政治史和思想史领域尤其突出。整卷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封邦建国制度、皇帝集权体制,西方的议会制度等,同时也涉及到中国儒学的官学化、新文化运动,西方的宗教改革、社会契约思想等。通过3分选择题,对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辨析,在考查学生的同时引导教学对于这部分内容更准确的把握。试卷不但涉及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明成果,还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如丝绸之路题、早期西学东渐题、中西文化论战题等。

  四、注重对于教材资源的开掘

  今年的命题特别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利用,如选择题第2题佛教传播路线图、第12题孟子论“四端”、第18题《共产党宣言》、第35题中西文化论战等。这些材料有的作为新情景引入,有的则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炼,力求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而非引导对于教材的简单记忆。

  五、引导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命题没有回避这些热点,而是试图通过再现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环境问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最现实的问题。“人与环境”的大跨度题,就是试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理解环境问题的由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创设试题情景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2014年上海高考地理卷评析

  2014年上海地理高考试卷,遵循有利于考生的正常答题、有利于人才的科学选拔、有利于地理教学的质量提升的指导思想,重点关注对考生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地理思维的考查,坚持不出怪题与偏题,保持了以往的适当难易度。今年地理高考试卷的考点较广,知识覆盖面达到70%。试卷的结构合理,地理基础知识占24%,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占22%,地理思维占54%;区域地理占13%,系统地理占87%;人文地理占52%,自然地理占48%。

  一、主要变化

  相比以往,今年命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图文阅读量减少,能力要求有提高。选择题中的图表明显减少,复合式的选项也只有4小题,综合分析题的阅读量也有所下降。虽然图表与文字量减少,但更加精致、简练,蕴含的信息更加丰富,同时,对考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今年的试题将以往“据图”“据表”“读文字材料”的检索路径的明确提示删除了,而需要考生自己考虑从哪些信息源去检索解决问题的信息,这就要求考生具有更高的信息获得与处理的能力。

  2.问题更加清晰,试题保持梯度。试卷避免问题的含糊性,让考生更加明确问题的指向,例如,汽车工业布局一题中,“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方向”,要求回答的问题更加聚焦了。同时,注意保持问答题的难度梯度。每一大题中,一般第一问的难度相对低一些,然后逐步提升。这样,考生在答题时就容易上手,然后由浅入深地思考与回答问题。

  3.“地球”知识缩水,分数比重降低。以往,考查晨昏线、时区、太阳高度角等一类试题偏难偏深。今年试卷将地球知识的考查从“综合分析题”中移入“选择题”中,仅有一大题,只占4分,而且在命题中注重了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考查,避免考生“钻牛角尖”。

  二、主要特色

  今年试卷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创设试题情景化,让教材蕴含的知识活化在新情景之中。新情景试题有利于考查考生灵活解决问题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迁移能力。今年试题在新情景创设上,凸显了更大力度,90%的试题的背景材料均是教材以外的。例如,杭州湾两岸地貌与城市空间拓展的关系、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工业布局的变化、华北某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及分析等试题,多为情境性颇强的试题,都需要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个别案例出发,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靠死记硬背书上结论去套所能得分的。在创设试题情景方面,主要体现在:

  1.运用重要时事“热点”,创设试题情景

  选择题的第一大题以“2014年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为新闻背景命制的,反映了我国政府在国际友好交往与经济共赢方面取得的外交成果。其中第1小题是“在荷兰访问期间,中荷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荷兰文化缤纷璀璨,其特色文化景观为:A.圆顶尖塔的宗教建筑;B.热情奔放的探戈舞;C.轻柔艳丽的纱丽服饰;D.风车乳牛田园风光”,该题通过提供中荷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情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西欧文化圈特征的掌握。第2小题为“代表团访问的欧洲四国中,以核能为支柱能源,并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国家是:A.法国;B.荷兰;C.德国;D.比利时”,该题通过交代“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事实背景,考查学生对世界能源发展的地理事实的了解。这样的试题对于引导学生关心时事,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国际政治热点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联系经济发展“动向”,创设试题情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在多种区位因素影响下,汽车制造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汽车制造具有链条长、关联企业多的特点,既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与之相配合的上游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服务企业。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汽车产业链。试题提供了反映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工业最新发展动向的鲜活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密度分布变动示意图,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该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动向;通过阅读汽车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示意图,阐述汽车制造业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的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原因。试题的解答没有现成的结论,因为教材中没有汽车制造业的案例分析,所以需要考生迁移关于产业区位方面的地理原理与方法。这样的试题有利于考出考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实际水平。

  3.依托地理研究“成果”,创设试题情景

  试卷中的不少题目都是以地理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为背景,经过提炼与转化而命制成功的。有一道试题,根据地理研究专业杂志一篇文献,创设了“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的真实情景,要求考生从华北某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示意图与华北某山区A-B剖面示意图中获得众多的地理信息,从而“说明该山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及原因”“判断该山区的高危区及理由”。考生如果通过观察,能够获得图中坡向、坡度、断层、碎屑物等信息,并能联系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的时间规律及夏季风风向等知识,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会迎刃而解了。可见,解答这类情景题,不靠复习中的机械记忆与训练,而是要靠考生的智慧发挥、思维推进、知识迁移与信息加工。

标签:高考试卷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