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下午,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高教助学与培训分会的一些会员聚在一起,在一番讨论之后,他们共同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一共有7条,主要意思就是严格按照省教育考试院日前发出的《关于规范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工作的通知》,以自己院校的品牌招生办学,不“挂靠”,不以高校的名义招生。
从这份倡议书的内容看,与其说这些自考单位表态要严格执行“通知”的有关规定,还不如说,这份倡议书多少流露出他们对目前自考市场的一种担忧。
他们在担忧什么呢?
上世纪90年代初,杭州的民办教育蓬勃发展,但到了90年代末,由于“国有民办”学校的兴起,加上自身在办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纯民办学校几乎全军覆没,即使生存下来的,也是举步维艰,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如今,这种情形可能会出现在自考市场上!为了拉生源,从2004年开始,一些民办助学机构“挂”几家高校,或者一家高校“挂”几个民办助学机构,很多学生冲着高校的名气报了名,结果却到民办学校上课。
民办学校挂着高校的名义招生,正在把中小学领域内的“国有民办”学校复制到高校领域。与会的一位会员认为,作为高校,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其本校人才培养上,而不是“蚕食”自考市场。另一位会员把高校参与自考市场比喻为“满汉全席要吃,油条也不放过”。
今年5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出通知,不允许民办教育机构以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的名义招生。
浙江社会科学进修学院的一位老师说,他们今年在杭州滨江高教园区租了2万平方米场地,投入1000万,准备在自考市场上有一番作为。“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家助学单位打着三所高校的牌子招生,这三所高校正好把我们包围了。”这位老师几乎绝望了:“如果大家都以自己的名义招生,我们不怕,但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几乎无法生存!”
高校无意之中制造的“国有民办”学校,对以自己力量办学的自考助学单位,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在座的这些会员,去年的招生数占整个市场的35%,但他们已经无法预测今年的形势。“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打十几年,还不如人家打着高校的名义做两年。我们的发展空间正在被压缩!”
对于多数高校来说,自考市场这块蛋糕有了丰厚的回报,要他们放弃,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不现实的。会员们有着同样的理解,他们拒绝的是以“国有民办”形式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我们反对只出售牌子的高校,自考市场要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有发展空间,应该制止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