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刚刚结束,甘肃省天水市替考案暴露。此前两年,安徽砀山、河南郸城、陕西洋县等替考案也曾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替考会频频发生?在替考的背后,还有哪些深层原因?
移民+替考,天水惊曝替考案
今年高考期间,甘肃省天水市发生一起集体冒名替考事件。目前已经查明,这批替考者多达23人,都来自山东。被替考人员中,除2人为天水籍以外,其他21人为山东籍。这是一起“移民+替考”的大案。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起热议。许多考生和家长对此表示愤慨,他们认为,高考是决定许多人一生命运的重要考试,替考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呼吁尽快查清替考背后的黑幕,严惩责任人。
记者从山东有关方面了解到,因为天水替考事件涉及到山东省阳谷县相关人员,阳谷县于6月17日成立由纪检、教育、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就此事展开调查。目前,责任人之一的阳谷一中教师魏成甲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此事还在调查之中。调查组表示,事件一经查实,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天水替考案并非个案
值得注意的是,天水替考案并非个例。2007年全国高考期间,河南郸城、安徽砀山曾发生替考案;2006年,陕西洋县也发生过替考案。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情况看,类似替考这样的高考舞弊行为在其他一些地区也存在着。
接受记者采访的部分县级高中教师说,替考事件并不稀奇,在一些地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天水替考案只暴露出冰山一角。事实上,每年都有被替考者‘闯关’成功,堂而皇之走进大学校园。”一名高中教师说。
这名老师的话还可以在大学里得到印证。近两年,由于替考现象增多,部分大学在开学后都要进行新生身份复查,每年都有假冒者被清退。
2001年至今,山东经济学院通过新生复查清退假冒大学生60余名。据该校多年从事“打假”的原招办主任刘伯荣介绍,其中一部分被发现的假冒大学生是通过找人替考进来的,打假多年,“只有漏网的,没有打错的”。
“从山东高校查处的情况看,这些假冒大学生既有山东生源,也有全国其他省市的生源。大城市替考现象少,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刘伯荣说。
替考背后是“内部失守”
据淄博市教科所副所长魏耕祥介绍,高考的程序很严格,比如办理高考准考证,首先由各学校审查报考学生资格,然后上报当地招生办公室。当地招生办再上报省市招办,领取同等数量的准考证,再由当地招生办统一填写姓名、编号、考场等信息后下发学校。学校再次核对相关信息后,由学校组织考生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粘贴个人照片,确认无误后再上报当地招生办。
据知情人士介绍,从近年来暴露出的替考案来看,替考一般有几种手段,一是由替考者拿着被替考者准考证、身份证进考场,这需要买通考场监考人员;二是用替考者的照片、被替考者的名字报名,制作准考证,再如法炮制一张假身份证;三是被替考者以真实身份和替考者身份报两个名,以求“双保险”。有的干脆直接在高考招生图像采集系统中,调换电子档案中的照片,临时弄一个准考证。最后再请招办的人把图片信息还原成考生本人。
河南郸城的舞弊手段就是给替考者办假准考证,在高考图像采集系统中调换照片,或者报假名,买通监考老师等。“替考的手段并不高明,但是原本非常严密的层层关口因为内部失守,给替考者造成了可乘之机。”这名知情人士说。
这名知情人还说,对于替考,学校在高考报名中最有可能作假。天水替考案也是采用这个方法,替考者都是通过天水六中、天水市麦积区第三职业高级中学报的名。目前两所学校的相关人员已被停职检查。
从近两年的替考事件看,都有教育系统内部人员参与,有的甚至是有组织的行为。老师为什么热心于参与组织替考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老师说,一方面是经济利益驱动,另一方面是教育政绩驱动。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替考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由老师亲自组织替考。2006年发生的陕西省洋县高考替考事件,就是学校为了追求高考上线率,由个别教师出面组织部分高二学生替考。
2007年高考前夕,安徽省砀山县发生的严重高考团伙舞弊未遂案,就是有41名在校大学生被雇参加高考替考。这个县教育局副局长、县招生办负责人、砀山中学的4名教师及县公安局2名派出所负责人都卷入了此案。
山东省教育系统一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替考事件背后,一方面是有人为名利敢冒风险,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考要进一步在阳光下接受公开、透明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