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办院校 > 民校新闻

面向学生办“大教育”--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特色发展之路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1-11-09文章来源:四川日报作者:未知

  坐落在素有“东方威尼斯”、“天府花园水城”美誉的金堂县的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第二校区于2011年9月17日落成启用,为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翻开了新的历史发展篇章。洪河校区作为拥有10余年办学经历的校址,今天依然敞开怀抱,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一校两地,交相辉映,校园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备,实习实训场地、创业科技孵化园、各种实验室、文体设施一应俱全。

  经过10余年的奋斗,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已发展为有研究生 (联合培养)、本科、专科3个办学层次,涵盖文、经、管、法、理、工、艺等7大学科、17个院系和科研机构,800余名教师,1.5万余名在校学生的综合型大学。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创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的办学宗旨,坚持“文以养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

  以教育本质为抓手办“大教育”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教育急功近利的倾向愈发严重,回归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学院院长唐小林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必须认清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一个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其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智,能够有能力去创造幸福的生活,去过有意义的人生。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我们的使命,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大教育’。”

  学院从董事会到院领导始终坚持“创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培养社会满意的学生”的办学宗旨和“文以养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全人”的办学思想。唐小林举例说,学院现有80余个学生社团,目的就是要给学生搭建一个特长延展发挥的大舞台,连续举办了8年的科技文化博览节已成为四川省高校的金字文化品牌;连续举办了100余场的文理名家大讲堂,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四川省高校歌手大奖赛、全国“夏青杯”朗诵大赛等众多重要赛事纷纷将主会场设在该学院。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唐小林认为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他说:“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养成,不单纯是知识,最重要的是当学生离开校园,甚至把所学的具体知识忘却后,剩下的那些进入血肉、深入骨髓的东西。”

  “文理学院所施行的‘大教育’,在最为宏观的层面,是指面向师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办教育。”唐小林谈到,“我们希望培养的是文质彬彬、文武双全的人才,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都很优秀,既身怀绝技,又举止高雅,文理会通、求真向善、德才兼备、开放包容。所以,我们提出‘全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董事长韩珩经常强调,凡是进入学院校门的都是学生,都是学院大教育体系中的一员,都肩负着教育与被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面向世界,除了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外,还必须在人才培养上有深度的融合。据唐小林介绍,目前学院已与诸多国外大学、跨国公司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出多个联合培养项目。

  据了解,外国语学院正在加紧编纂《文理英语900句》,完成后将作为教材供全院师生员工学习。正如董事长韩珩打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就应该像一个大的泡菜坛子,让大家都浸泡在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让每一个人都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全院的人文素养。这一比喻在文理学院被称为“浸润式”的人文养成模式。

  “一校两地”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10余年的时光一晃而过,今年9月17日金堂校区正式落成启用,占地800余亩的新校区,教学大楼、艺术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展览厅、剧场、体育馆、标准运动场、游泳池、医务室、银行、邮局、超市、学生及教工公寓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全部建成后可同时容纳1万余名学生就读。“筚路蓝缕创伟业,和衷共济谱新章”的大红条幅,悬挂在庄重、典雅、大气的教学大楼前,生动诠释了新校区建成的艰辛与荣耀。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在优秀的学生和优质的办学水平。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尤其是硬件建设的加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尤其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它是学校树立社会形象,不断扩展影响力的具体措施之一。”院长唐小林介绍说,“作为迎着新世纪教改春风蓬勃发展的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始终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前迈进。金堂校区的落成,再次证明了学院着眼未来,志存高远,坚定不移办‘大教育’的决心。”

  该校区的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区落成启用后,得到了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由衷欢迎。他们说,这一战略举措既结束了金堂全县域没有一所高校的尴尬历史,又极大拓展了学院的发展空间,同时还为普通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提供了新的范式,积累了新的经验。

  金堂校区的建成启用,将正式形成四川师大文理学院一校两区、延伸式管理的办学格局,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校区容量瓶颈,大大改善办学条件。根据该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8万人,现已达到1.5万人的规模。

  四川师大文理学院董事长韩珩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一所高校如果没有超前发展的意识,没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被洗牌出局。金堂校区的落成启用,除了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校的发展后劲,拓展了加快学校发展的空间。办学规模的扩展将为学校实施“大教育”,提供基本的条件支撑。

  抓质量促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文理学院已完成 “打基础、上规模”的阶段性目标,“强特色,上水平,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成为学院领导班子关注的重中之重。

  据院长唐小林介绍,现在学院拥有教师800余人,其中一部分 “双师型”教师能够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学院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尽可能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院教授、系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还积极引进 “海归”中的优秀青年教师,不断充实学院的师资队伍。

  “引进‘海归’人才,同时也是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利于学院面向世界办教育。”唐小林介绍到,“学院坚持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通过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以学分制试点、双语教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等为抓手,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学校正在建设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有17个,在研的部(省)、厅、校级课题100余项。近5年,教师在各级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精品教材近80种,获国家、省部级各类艺术奖、学术成果奖多项。今年,就有2项科研成果获四川省政府奖。”

  与此同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也成为文理学院办“大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开放。单是经济学院就有250多名学生,参加到26个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研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科研、创造和创新积极性。“前店后校”、“校企合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学习、实践。《星星》诗刊被誉为“四川的一张文化名片”,文学院与这家刊物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探寻“一刊一校”、资源互补、共同发展之路。联姻后的《星星》诗刊把文学院作为诗歌创作的辅导基地,帮助学生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和创作水平,推出有影响、有潜质的校园诗人。美术学院自设多个工作室,从事动漫设计、广告平面设计、景观设计等,让学生第一时间将知识向实践转化。外国语学院,英日韩复语班,希望培养出能够“自由行走在欧亚大陆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校开设的创新人才综合实验班,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初战告捷,成绩位居全省高校第三名。

  文理学院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迎来了学校连续多年的高就业率。2011年全院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7.4%。近5年来,不少学生考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高素质的人才,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唐小林如是说,“这是我们坚持办‘大教育’的回报。”

  唐小林深有感触地说:“特色是‘走’出来的,而不是‘创’出来的。它往往需要一所学校沿着先进的办学思想,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走下去,并以开放和改革的视野,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反思中,去形成、完善和强化,最后成为一个学校的传统,一代一代薪火相传。”而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特色,就是抓住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办“大教育”。 我们相信,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一定会在“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条办“大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豪迈。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