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厦门大学副校长孙世刚谈构建大学知识创新体系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6-06-08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建琛

  新闻缘起

  时下,关心新闻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自主创新这个词语,究竟什么是自主创新,又要如何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由哪些因素构成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又在哪里,这个词语会否流于形式,挂在嘴边,贴于墙上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大学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的学科领域、广泛的研究基地和强有力的人才队伍,那么,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怎么提升呢?

  “构建大学知识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它包含人才、理念、体制三方面”。厦门大学副校长孙世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十分肯定地说。

  人才是基础

  “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研究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孙世刚说。

  “厦门大学为何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呢,在于厦门大学的这样一个全国性重点的责任,它不仅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且还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创新知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他介绍,厦门大学办学85年以来,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顶尖型的人才队伍,有中科院院士,有工程院士,还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队伍,其中研究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

  他说,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目的在于改变我们目前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引进外资项目,难以引进技术现状。否则,我们只能成为加工厂,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破坏环境,浪费包含人力在内的资源。

  记者获悉,2005年12月一个月间,厦门大学新增了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此喜象,他对记者解释说,这是厦门大学长期自主创新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来的。而今,厦门大学已经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待批),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还有多个省、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研究中心,还有多个市级工程中心。

  他说,厦门大学已具备了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雏形。

  理念是根本

  据介绍,厦门大学原来很多教授有很多想法,很多创意,但是,没有办法获得重点重大项目研究,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设备研究,没有基地实验。

  孙世刚说,厦门大学在解放初长期是文理和经管见长的学校,工科是改革开放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力量薄弱。沉寂了这么长的时间工科优势为何能够浮上台面呢,孙世刚介绍,2000年以前,厦门大学的科研经费只有2000万元左右,今年却达到1.5亿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观念的转变。

  解决科研理念,释放科研力量,推进科研往前走,其实一直是悬在大学科研管理者的“瓶颈”。现在的矛盾在于企业说高校的成果离他们很“远”,教授们说企业没有长远的眼光。现状是有了最好的仪器设备,有了最强的实验基地,却转变不了生产力。

  2005年科技部批准厦门大学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一个支点,其实就是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搭建了转化的“平台”。

  他介绍,厦门大学作为全国重点高校,在2000年以后,我们就放下架子,同地级市、县级单位签订了科技转化合作,同单个企业也合作,问题就是为知识创新体系能力的提高实现寻找一个“质的力量”。

  前几天揭牌的“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研究中心”,他们研制成功世界首个基因工程戊型肝炎疫苗,该疫苗是在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和养生堂有限公司资助下,联合养生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用4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国第一种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疫苗,也有望成为继乙肝疫苗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基因工程病毒疫苗。2004年12月8日,该中心又参与研制成功世界首个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最快可以在1个小时内就检测出是否感染禽流感病毒,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新、最快、最准确的专一性诊断试剂盒。

  但是有谁知道,中心主任夏宁邵教授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养生堂这个企业,双方历经各种磨难才“开花结果”。

  科技就是一种攻坚的行业,它需要勇气和容忍,这就是理念。

  体制是关键

  “为什么说必须而且很迫切地要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体制问题呢?”

  他说,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各省建立创新型省份,各市提出建立创新型城市,各单位提出建立创新型单位。也就是说,在国家创新型大体系中,我们都是一个支点,这个支点起到连接性,上传下达,紧密相扣,谁也离不开谁,谁在这个链条中“失灵”,下面的支点就迷失了方面,能力建设也就成为一个口号。

  这个链条也是一个体制。

  厦门大学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支点,也存在着这样体制。

  作为厦门大学,要如何解决这个体制呢,让它良性发展,他说,一要政策,二要管理。

  政策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强化团队合作,构建交叉融合、集成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体系。

  管理上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逐步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三类平台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深化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理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管理体制。

  孙世刚,1954年,男,法国国家博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国家固体表面物理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后。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目前主持国家“纳米科技基础研究”和国家“973”研究项目。 (记者张建琛)

标签:访谈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