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名人访谈

非中心城市高校的发展之路--访西华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佘正松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6-06-08文章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未知

  佘正松汉族,四川阆中人,博士,教授,现任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997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8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先后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文章,并出版多部专著,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四川省政府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2003年先后被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单位授予四川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被四川省评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
办学优秀党政干部。2005年7月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非中心城市办学的一般高校如何发展,是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报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地处四川省南充市的西华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佘正松教授。

  ●国家要加大政策投入

  记者:在我国,有一大批高校在非中心城市办学。而高等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这类高校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环节。

  佘正松:是的。当前高等教育的一大目标就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其中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大学毛入学率”。我国的长期目标是要达到15%-30%的毛入学率。目前,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达到了21%左右。但必须指出的是,这21%的绝大部分应该说是由省属院校承担着,由一大批地处非中心城市的高校在支撑着。

  但是,这些高校得到的来自国家的配套支持和投入是相对不足的。如果只有部属院校得到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的是很难实现或巩固的。我想,这个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记者:你说的“重视”,其实就是教育经费投入。

  佘正松:最重要的是经费投入,是人、财、物的投入。拿西华师大来说,这样的省属高校,这些年来发展很快,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达2万余人,硕士点、重点学科成倍增加,校园面积由300余亩增加到2000余亩,建筑面达90万平方米,但与同处四川省的部委属院校相比较,西华师大生均经费只有他们的一半左右。这严重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这几年,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基本上是靠贷款或自筹的经费,现贷款4个亿,每年仅还给银行的利息就是2000多万,一天6万余元。

  所以说,非中心城市高校的发展,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单单依靠它们自身和地方政府,是不能够得到彻底有效解决的。这要求国家对地处偏远地区、非部属大学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实际上,我们的办学成本比中心城市的大学高。举个例讲,我们到成都开会办事,光差旅费就比在成都的高校花费得多,还不说其他的成本。

  所以,我认为,国家应该研究一下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以体现一个相对的、大体的公正。在经费投入、教师待遇上,给非中心城市高校以倾斜。这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非常有利的。在这方面,教育部应该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高校要善于研究自己

  记者:西华师大是一所典型的“非中心城市高校”,而学校这些年的发展和育人质量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积极认同。你感觉,非中心城市高校的发展出路何在?

  佘正松:在争取支持之外,高校一定要善于研究自己。既看到劣势,又要看到优势——师生受干扰少,学习环境更好,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成本较低等。只有善于研究自己,才能及时把机遇转化为发展现实。

  其次,还是要讲艰苦奋斗,要以勤补拙,要比别人多动脑筋,多跑路,多付出,才能弥补这些差距。

  我是1972年进入西华师大的前身“南充师范学院”的,从建校到50年校庆时,西华师大还可以说基本是“山河依旧”。350亩地的校园当时就挤着5000人。几十年来几代人都想征点地,改善办学条件,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能实现。

  1997年底,新一届党委统一了思想,一定要突破办学空间狭窄、影响办学质量的瓶颈,把学校办得象一所大学。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群众的支持和领导的信任,为国家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人才。

  我们详细研究了学校的情况,还有当时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形势,果断提出:“再造一个四川师院”。

  记者:现在的西华师大,从规模和档次讲,可是再造了好几个四川师院。

  佘正松:是啊。1998年春节刚过,我们就开始为征地而上下奔忙,跑指标、要计划、等批文,直到1998年11月30日终于拿到了省政府的批文,其中甘苦,难以尽述。有了这一步,全局皆活。我们为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要求设计高起点,工程高质量,建设高速度。1999年拆迁、规划、单体设计,2000年开工建设,2001年9月投入使用,入住5000学生,前后不到1000天,从根本上解决了“扩招”带来的压力。2002年,当各地高校征地建新区时,我们根据省里的发展规划,再征地1300余亩搞二期建设。现在,西华师大成为面积2500亩、容纳2万多人的园林式大学。从纵向比较看,实现了实实在在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我看过您这位萧涤非先生高足写的《西华师范大学新区赋(并序)》。其中一句“适举国高校扩招,皆以人满为患,而吾以新区度过难关”让人印象深刻。

  佘正松:我们的新区建设,是在全国高校扩招之前就开始的。可以说是占得先机。这一步的领先,带来的不仅仅是校园面积的增大,而是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办学规模和档次的快速发展,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提高,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

  记者:西华师大的发展就是因为做到了“高校要善于研究自己”吧。

  佘正松:我们部分地做到了。也为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3年3月,原省委副书记刘鹏(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考察学校新区后说:“西华师大三、四年的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

  记者:您如何看待这些成绩?学校发展又如何深入?

  佘正松:“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要研究自己,就必须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学科建设等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结合学校学科地位和条件,以开放眼光对各类学校加以研究,扬长避短,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们这些处于非中心城市,必须不停地向前走,即使半步,也是前进;原地踏步,就是后退。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学的发展,不是一两所学校、一两个区域的发展,应该是整体的进步。如果说像我们这些非中心城市的大学都发展得较好了,那全国高校发展就有很大提高。只有这样,我国高等教育才能达到实现均衡、和谐发展的目标。

标签:访谈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