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高校 > 名人访谈

医学“海归”郭政:从普通医师到大学校长的跨越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7-12-22文章来源:神州学人作者:王焕现

   郭政,1960年2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83年7月获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12月获英国利兹大学麻醉学博士学位。1983年起,先后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1998年7月~2000年9月任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2000年10月至今任山西医科大学校长。

  现为山西医学会副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Neuroscience、Pain、Br. J. Anaesthesia、《中华麻醉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曾获“山西省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称号。作为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等支持的多个项目。

  出国的收获

  在国内,山西是较早启动省筹经费公派出国留学的省份。1988年11月,郭政通过考试,得到山西省公派出国留学基金的支持,赴英国利兹大学留学。

  在著名麻醉学家戈尔登·查尔德导师的指导下,郭政在麻醉学领域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留学期间,他在国际麻醉学界首次论证了“5-羟色胺在脊髓内镇痛作用中部分作用受到机体内吗啡受体的调节”这一问题,并以此为题完成了12万字的博士论文。

  就在郭政完成博士论文的那段时间,国外的学术交流制度让他得到了比研究本身更多的收获。在此期间,他先后到法国和澳大利亚参加学术会议并做交流,还应邀在英国的诺丁汉、莱斯特、埃塞克斯、卡地夫、哥拉斯哥等地进行学术交流。这些交流使他的研究成果在世界麻醉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开阔了他的视野。

  英国的天气,经常阴雨绵绵,妻子孩子不在身边,郭政难免孤独寂寞。但这又给了他一个沉下心来思考的机会。那几年中,他常常会望着窗外的细雨,陷入长久的思索。英国这样一个岛国,为什么能在世界上长期保持经济与科技领先地位?而自己的祖国,为什么会与这些发达国家有这么大的差距?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尽快发展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政这些思考的价值,甚至大大超出了他实际学到的技术、学术的价值。

  3年后,郭政回到太原。当火车停靠在太原火车站站台时,他看到,从医院的科室主任,到医院和学校的领导,都已经在站台等候他了。这让他感到温暖,更让他振奋。

  “回国后最大的不同,是觉得责任更大了,周围的期望更高了,自己应该把份内的工作做得更好。并不富裕的山西人民出了这么多钱培养自己,自己就应该好好为这个地方服务。”

  在科室的舞台上

  回到了熟悉的科室,回到了亲人身边,回到了昔日的导师麾下,郭政找到了久违的回家的感觉,一切似乎回到了原点。但很快,他发现,自己跟这个熟悉的环境已经有了遥远的距离。

  科里的麻醉手术和他出国时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与国外比,差距太大。仪器仍然只有水银汞柱的血压计和听诊器,而在国外,医院里早就配备了全套的监控设备,病人的每一次心跳都能监测到,甚至病人的每次呼吸,每次呼吸产生的气体成分的含量,仪器都能监测到。可以说,国外麻醉医生想知道的病人手术时的各项体征,基本上都能通过仪器看到。而这里,碰到情况复杂的病人,医生只有把着病人的脉搏,靠感觉做出判断。

  郭政清楚地记得他回国后不久经历的一次手术。“那次是给一个40多岁的妇女做一个二尖瓣手术,就和打仗一样,用‘浴血奋战’比喻都不算夸张。那时候甚至没有扩张器,手术过程中主要靠经验,主刀的外科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从病人心房捅进去,紧接着用第二个手指头把二尖瓣分开。因为要保证手术过程中的血量,就要人为地把病人的心脏扩开。这时,突然从病人心脏一下子喷出大量血液,血液喷得很高,主刀的外科医生紧张得腿都发抖。这个时候,处在麻醉状态下的病人的生命安全状况究竟如何,完全靠我们麻醉医生把握。这个手术最后是成功了,但这次手术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给了我很大的刺激。”

  郭政下决心推动医院从根本上解决监测仪器问题。他找到医院领导,提出了他的全新设想。经过努力,医院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配备了设施,这使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为山西第一个把现代监测医疗设备用到手术过程中的医疗单位。

  人们一般认为,麻醉就是给手术病人止疼,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麻醉一方面要给手术创造条件,让病人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另一方面,麻醉医师要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整个生命系统的安全。比如,不能因为病人做了一个肺部手术,醒来后神经系统却受到了损害,或者大脑的一些功能丧失了。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手术质量,必须结合临床对麻醉的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当时,有关部门对麻醉手术死亡率的控制要求是万分之二以内。在郭政所在的医院,因为手术绝对数量多,每年都有几例病人,因为不明原因死在手术台上。尽管比例控制在要求之内,但郭政认为,一些不明原因的死亡发生在手术麻醉的过程中,他们就应该摸清机理。

  郭政说,麻醉医师是医生中的特种兵,某种意义上说,病人的生命就掌握在麻醉师的手中。麻醉师的‘特’,在于面对病人的生命,一切都要从速反应,反应的时间、反应的准确性都要到位。一个皮肤科或内科医生,可以给病人开个处方,观察几天。但麻醉师要处理的都是紧急情况,都是争分夺秒。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手术中的问题,必须结合临床开展研究。

  带着手术中反映出来的一个个问题,郭政带领团队,针对“伤害信号传导与器官损伤”,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应用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他们对包括外伤、感染、手术等对人体的损伤刺激,以及这些刺激对重要器官如心、肺、脑的影响、影响机制有了系统科学的认识。郭政说,人们都知道外伤、感染会对器官造成影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手术本身对这些器官的损伤有多大。“开展这些研究直接牵涉到麻醉医生能为病人做什么这一问题,有了这些研究成果,麻醉手术就有了可靠的科学保证,效果明显提高,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大手术都可以开展了。”

  麻醉科的老主任要退休,郑重推荐郭政接替他的位置。不久,郭政担任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郭政认为,科室的工作看似平常,但其实,科室是一个很大的舞台。

  治校当治学

  1998年10月,山西省教委的领导、山西省委组织部和山西省政府的领导突然找到郭政,让他出任主持山西医科大学工作的副校长。郭政认为自己没有经验,对这一领域太陌生,反复请辞。最终,在省长的鼓励下,靠着感情和热情,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他的命运,也从此和这所大学的发展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在地方性大学,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大学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郭政肩上的这副担子,分量不轻。

  接受这一任务后,郭政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调研和思考,种种情况表明,学校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比预想的严峻。特别令人忧虑的是,学校的科研严重滑波,使学校的整体发展陷于被动局面。郭政认为,一所地方性医科大学,要办出特色和水平,必须走教学研究型的办学之路。带着这一理念,郭政坚定地推行以学术研究成果带动教学的做法。他提出,自己在管理上的最重要工作,就是要让能够安心探讨科学问题的人多起来,而接下来就是要让这些人的层次高起来。他把学术发展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下力气推动学校探讨解决一些重大学术问题,着力建设能够解决重大学术问题的科室、团队。他率先垂范,带领麻醉学科不仅在全国的麻醉学界有了自己新的地位,而且在世界麻醉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连续3年,美国麻醉学医师学会年会都邀请他们前去交流研究成果。

  郭政领导的麻醉学专业学科每年都把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著名教授请来当硕士生的考官,考官们对山西医科大学培养的硕士生评价相当高。

  就这样,郭政以一个医师的敬业精神,以不断创新和改革的勇气,以坚持不懈的韧性,硬是带着学校走出低谷,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山西医科大学是一所老校,上世纪70年代,学校在公共卫生学的全国性课题攻关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参加了“七五”攻关、“八五”攻关,但“九五”攻关时期,学校就没有任务了。到郭政上任的时候,国家级的课题攻关任务基本上是零。而现在,学校一年有15项左右的国家级科学课题,此外还有大量的部委和地方支持项目以及一些横向课题。

  1998年,学校每个教师一年的工作量只有几十个学时,只有不到20%的教师有课题研究任务。现在,教师们的工作量饱满了。大家的心思都转移到了对科学问题的探讨上。郭政说,“我刚来时,来敲我门的人基本上都是来告状的。现在来敲门的,大部分都是来谈学科下一步有什么发展想法,希望学校在发展上给予支持的。”

  1998年,学校人才队伍严重青黄不接。有的教研室因为人才流失只留下一个教师。现在那些教研室人员满编不成问题,而最大的变化是人员结构变了,由原来连本科生都很少,到现在大部分都是研究生,优秀人才不断引进,人才合理流动,良性循环。

  2007年初,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对山西医科大学的教学科研实力进行综合考评,其各项主要教学科研指标都获得肯定。

  用制度造就“千里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其他一些中西部院校相似,山西医科大学经历了一次人才队伍大流失的考验。为此,学校曾经下力气引进人才。但是,直到郭政担任校长,这一问题仍很严峻。面对这个关系到学校发展根本的大问题,郭政给出了他的答案:及时适当地标定好知识分子的价值,让队伍始终保持活力。

  郭政认为,为什么国外一流大学发展得更好?那是因为他们有一套设计比较严密的制度,保证了人才始终能够保持竞争力。2004年,在郭政推动下,学校启动了一个力度很大的岗位津贴制度。学校把教师岗位分了9级,从助教到教授,在这9级的跨度里面,根据能力和表现,可以打破常规申请岗位。比如,一些优秀的讲师可以和副教授,甚至教授申请同样的岗位,这就彻底打破了事实上存在的职称终身制,解决了优秀中青年人才贡献和标定不相符以及高级职称人员动力衰退的问题。

  有些教授坐不住了,他们说一旦弟子超过了导师,自己的脸面何在?但郭政说,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公平,因为,如果你的学生做得确实比你好,比你强,事实上学生就成了你的老师了。当然,如果你做得好,你还能继续当老师,否则,你就只是名义上的老师了。最终,这一做法得到了几乎所有教师的拥护,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山西省人事厅、国家人事部充分肯定了他们推出的这项改革措施。

  近者悦方能远者来。事实证明,学校能否有吸引力,关键看内部做得怎么样。学校科研条件、学术环境的明显改善,特别是人才环境的改善,使学校内部人才如鱼得水,外部人才不断加盟,留学回国人员日渐增多。现在,学校有 20多位留学回国人员都是各个学科的带头人。郭政说:“随着学校和山西条件的进一步好转,留学回来的人员和在国外与国内合作的人员一定会继续增多,仅山西医科大学在北美的校友就有200多人,可以说人才济济,合作潜力很大。”

  郭政说,做人要与人为善,做事要求真务实,与人为善就要为社会多做贡献,求真务实就要讲科学精神。作为一名奋斗在中西部的校长,郭政的乐观态度更具魅力,那是一个自信者的达观。“几百年前美国波士顿那个地方非常荒凉,但那儿却能够产生世界一流的大学——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原因是有一批大师坚持在那里做学问,使这些大学得到了有力的支撑。只要这种精神在我们这儿也能不断强化,山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就将同样不可限量。”

 

标签:访谈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