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科大人眼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科大。科大精神是什么?是什么支撑科大走过这辉煌的50年?从本期开始,《科学与文化》开辟《科大精神》专栏,让我们和科大人一起,品味中国科大独特的精神与文化。
两项方针与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谈科大精神
记者:今年9月20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50岁生日。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大走过了不同凡响的历程,可谓艰苦卓绝!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原创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据说,自1963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每一千个毕业生中就有一名院士,这个比例是全国高校之最;自2003年以来,连续每年有原创性重大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也是全国高校中仅有的。中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直属大学,您长期在中科院工作,2003年以来又担任科大的党委书记。您认为科大的成功,有哪些独特而重要的因素?
郭传杰:这是个大题目,也是个难题。说实话,我也经常思考并与同事们常常探讨这个问题。要讲成功的因素,应该有很多,分析的视角也不尽一样。就我个人的看法,科大长期坚守的两项办学方针以及在办学过程中积淀的精神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当然,这也是科大人比较普遍的共识。
记者:哪两个办学方针?
郭传杰:一个叫“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我们通常称为十六字方针。这个方针实际上规定了科大办学的理念、目标,它回答的是“科大应办成什么样的大学”这个问题。另一个叫“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即八字方针,它指出了科大的办学模式和战略路径,回答“如何办科大”这个问题。两个方针,前者强调水平、形态,后者强调方式、过程,二者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我认为,是它们共同铸就了科大50年卓绝非凡的历程。当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最终都是靠人,所以,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还是科大人铸造的辉煌。
记者:“全院办校、所系结合”?请您解读详细一点。
郭传杰:这八个字是科大创建之初就由中科院明确提出并开始实行的。意思是,要组织全院的力量办好科大,要推进各研究所与科大各系紧密结合。当然,今天我们说这八个字的时候,已经超越了它字面上的意义,已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种文化,实际内涵要深广得多。不限于所与系之间的结合,而是所与学校、所与学院的多方位结合。
当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方针呢?你知道,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科学、教育资源十分稀缺,尤其是高端科技资源。于是,中科院领导就提出,要充分发挥中科院的科学资源,举全院之力,办好科大。另一方面,当年我国的科学、教育政策,又以科教分家、理工分家为主导思想。中国科大有幸得益于创建者们的独到见解和科学智慧,通过华罗庚、钱学森、严济慈、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科学大师的亲力躬行,将这两个本不应该分立的事巧妙、精当地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结合导致聚变,因而很快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和效益。
记者:听说当时钱学森是力学所所长,并兼任科大首任力学系系主任;华罗庚作为数学所所长,兼任了科大数学系首任主任,各个系都是这样的模式,在全国众多的大学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曾名盛一时。
郭传杰:是的。科大成立的第二年,就成为全国重点高校的四强之一,其个中奥妙,主要归因于这种紧密的联系和结合。
记者:这八个字为什么能产生那么大的作用呢?
郭传杰:你问到了问题的核心。我想,根本上,是因为它完全遵循了科学、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讲,一是体现研教结合。“所系结合”本质上就是研究过程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两个不同领域的协同。在创造性研究的实际过程中,学生最能获得真传,体悟真道,有利于培养一流人才。一所大学能否培养出高层创新人才,取决于教师能否开出高水平的课程体系,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又与其研究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前沿性密切相关。同时,有广大学生作为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又有利于创造出一流的科技成果。二是体现开放性。教学、科研活动都不能是封闭的。从深层次上看,“所系结合”从本质上反映了科学、教育的开放性要求。三是体现资源共享。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所系结合”符合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共用原则,有利于科教资源的优势互补。
记者:科大在北京办学12年,这一方针当时实施得很好。听说迁到合肥后,受到了不小影响。
郭传杰:是的。应该说,科大人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这一方针深怀感情、抱有热情、寄予厚望。但由于客观条件和某些原因,南迁合肥后,因为实施不易,的确受到了影响。但最近几年,我们加大了推行力度,不仅广泛传承了人员相互兼职这个方式,有17位院士、所长兼任学院及系的主任,而且从体制、机制、模式以及广度、深度上都有不少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几年来,已共同建立了14个联合实验室,共办了系统生物学等新的系科专业,联合承担了一批重要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在科大设立专门人才奖学金,共同创办暑期学校,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等等。这种跨越体制界限的科教结合,既促进了科大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也给科学院近百个科研院所引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记者:这种联合模式今后还会长期坚持吗?
郭传杰:当然。正如前面我已谈到的:这种结合反映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和客观需求,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权宜之计、应急之需,这是一项战略性的制度安排。对于今后所系结合方针的实施,我认为要防止两种思想:一是防止“差不多”的满足感。这几年,所系结合工作的确上了台阶,进步很大。于是,有的人觉得已差不多了,而且认为,学校现在已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人才队伍和研究平台,今非昔比,对所系结合的动力减弱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教学、科研永远需要开放,并非完全为争取更多资源。封闭必然导致熵增,导致僵化。因此,所系结合还需进一步创新制度,发展新的模式,开拓新的空间。二要防止狭隘意识。我认为,所系结合不能仅限于科大与中科院各所之间缔结起“中国最大的科教联盟”,还应包括与国内、国外众多科教机构的广泛交流与联合。中国科大的长远发展目标是世界一流,远离国际化的大学永远不可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林。
记者:看来,“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不仅是科大过去获得成功的重大决策,也是它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请您再介绍一下另一个方针,即十六字方针。它也是建校之初就明确提出的吗?
郭传杰:“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十六字方针,以水平、特征、规模、结构这四个参量,原则明确了科大的办学目标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规定着科大的文化品格。与八字方针不同,它的正式提出不是在建校之初,规范的文字表述是最近几年才明确的。但是,它的思想渊源和八字方针一样,也是在建校伊始就有的,形成过程伴随了科大50年的发展史,是几代科大人长期思考与探索,实践与坚守的结晶,它与它的母体——中国科学院的基本理念、办院目标和文化基因是一脉相承的。
记者:50年的历史积淀!一定有不少故事吧?
郭传杰:科大建校之初,办学目标就很明确,“主要是培养世界上最新的尖端性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干部”。据当年在校的一些老领导、老校友回忆,在北京时期,学校的办学思路一直是强调高水平、有特色,要精干,不靠规模。南迁合肥后,仍传承这一思路。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科大任职十余年的刘达同志回到学校,座谈办学体会时还反复强调:规模不能扩大,一要追求质量,二要坚持特色。1993年,科大新领导班子提出“第三次创业”。在向科学院党组汇报时,周光召院长提醒:“第三次创业不是创规模”,“要按照院提出的结构性调整要求,精干队伍,办出特色”。2000年,全国高校涌现大规模扩招的高潮,中科院召开了科大第三次发展工作会议,路甬祥院长代表党组明确指出“规模不大,同样可以办成高质量学校,加州理工就是个例子”,要求“科大要坚持追求质量,追求结构优化”。就是在这次会上,明确提出了“规模适度,质量优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这十六个字。近几年,我们对四句话的顺序作了些调整,如前面所说的表述形式。主要是理清了相互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把质量、特色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因为,质量、特色是目的,是体现核心价值、基本理念的,规模、结构是策略,服务于理念。
记者:科大现在有多少学生?
郭传杰:在校本科生7500人左右,各类研究生8000多人。现在,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数目是1860人。建校之初,1958年的新生是1634人。50年间,没有太大起伏。
记者:长期坚守这个精品理念很不容易。其间出现过一些要求扩大规模的冲动吗?
郭传杰:应该说也有。但是,长期以来,办精品、育英才这个办学理念在科大是深入人心的,已成为大家共同的认知,成为一种文化,浸润深入到了学校的各个方面。任何人想改变它,都是很难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记者:我看,这个十六字方针是很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看来,学校的成功,与其理念的是否正确以及能否长期坚持正确理念,关系极大。
郭传杰:你这个归纳很到位。理念确定目标,理念决定行为,理念影响结果。据有的学者统计,在上世纪50年代,全世界四年制以上正规大学约有3500所。到2000年,这个数目增加到了3万多。换句话说,当今世界大学的80%都诞生在刚刚过去的这半个世纪中。但是,公认够世界一流的,为数并不多。
这些数据表明了什么呢?我想,说明了两点:一、反映了当代大学蓬勃壮观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人才和知识在当代经济社会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创办一所成功的大学,实属不易。一所大学的成功,要放长时日,这是由大学这种组织的社会使命和文化特征所决定的,它不同于许多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
记者:在我国现代化事业中,创建若干所一流大学,既是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应该说,任何大学都努力追求成功,期望一流。但办学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理念,探讨一流大学的创建之路,是极有时代性和现实价值的课题。中国科大的办学实践,应能为我国大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
郭传杰:3年前,结合校庆筹办工作,我们开展了科大精神理念的大讨论,主要目的是梳理50年的奋斗历程,凝练出一些精神财富,作为今后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现在,通过广泛深入讨论后,确定科大的使命是“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核心价值观是“创新报国、卓越至上”;校训是“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两项办学方针,即“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中国科大有个特点,一旦认准的事,就咬住青山,长期坚守,不随风摆,不为潮动。现在,科大的目标理念已定:精品大学,科技英才。未来的岁月里,科大会继续坚持两项方针,朝着一流大学目标持续迈进。
科学时报 2008-5-23 陈欢欢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